2378

16地市工业互联网补贴!2024-2024年安徽省工业互联网奖励补贴政策申报细则

2022/9/29

关于2024-2024年安徽省16地市工业互联网奖励补贴扶持政策申报细则整理汇编,在这里,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安徽省省级和合肥市、芜湖市、六安市、滁州市、池州市、阜阳市、蚌埠市、淮南市、淮北市、马鞍山市、铜陵市、亳州市、宣城市、宿州市、安庆市、黄山市市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若干政策奖励补贴实施细则,如果安徽省各地市的朋友们想要申请工业互联网相关奖补项目的话,直接联系小编咨询就可以了,品牌推广期间,如有需要,可以安排项目人员上门拜访规划补贴项目。

10年专业代理免费咨询:18715065127(微信同号),0551-65306190
(卧涛科技:项目申报、专利商标版权代理、科技成果评价、软件开发、商业计划书、工商注册财税规划、可行性研究报告、两化融合、企业信用修复、ISO体系认证等)

一、2024-2024年安徽省工业互联网发展若干政策奖励补贴申报细则

1、安徽省支持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奖励补贴政策

培育各类工业互联网平台。重点培育一批跨行业跨领域综合型、行业特色型、区域特色型、专业技术型工业互联网平台,支持建设一批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对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省级给予奖补,最高3000万元;对行业、区域、专业型工业互联网平台省级给予奖补,最高1000万元;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省级给予一次性奖补100万元。(责任单位: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省财政厅)

推动企业上云上平台。建立安徽省工业互联网(云)服务商资源池,实施动态管理,面向细分行业和中小企业提供服务。鼓励各工业互联网(云)服务商对制造业中小企业购买和使用云计算资源及平台服务给予优惠,减轻用户费用负担,引导企业用户上云上平台。支持一批纳入省工业互联网(云)服务商资源池的企业,按照服务中小企业的数量和质量省级给予一次性奖补,最高100万元。(责任单位: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省财政厅)

2、安徽省支持企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奖励补贴政策

加快工业设备网络化技术改造。鼓励企业实施设备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技术改造,省级按照项目设备购置额的10%给予奖补,最高500万元。对企业实施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技改项目3年期以上贷款,省级按照同期银行基准利率40%给予贴息,单个项目贴息期不超过3年,最高500万元。(责任单位: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省财政厅)

提升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力。支持企业对照国家数字化转型新型能力体系标准开展评估工作,对评估等级在3A、4A、5A级的企业,省级分别给予一次性奖补50万元、100万元、150万元。(责任单位: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省财政厅)

建设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支持企业开展智能化改造,加大智能制造装备、先进信息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在产品研发、生产控制、经营管理、物流营销等各个环节的应用,建设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对省级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省级分别给予企业一次性奖补50万元、100万元。(责任单位: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省财政厅)

3、安徽省支持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奖励补贴政策

推动企业内外网改造升级。支持以IPv6(互联网协议第6版)、工业PON(无源光网络)、5G等技术,以及新型工业智能网关、智能边缘计算设备等改造升级企业网络。每年支持一批网络改造应用良好的企业,省级给予一次性奖补100万元。(责任单位: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省财政厅)

建设标识解析体系。对省内建成的标识解析二级节点项目省级按照不超过项目投资额30%的比例给予一次性奖补,最高300万元。深化标识在设计、生产、服务等环节应用,推动标识解析系统与工业互联网平台、工业APP等融合发展。(责任单位: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省通信管理局、省财政厅)

建设工业互联网创新服务载体。面向区域产业特色,支持建设一批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体验中心、推广中心、公共服务平台、联合实验室、实训基地等,省级按照不超过投资额20%的比例给予一次性奖补,最高500万元。(责任单位: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省财政厅)

4、安徽省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

推动集成电路产业“强链补链延链”。集成电路设计企业开展工程产品首轮流片,省级按该款产品首轮流片合同或掩膜版制作合同金额的30%,给予一次性奖补,单个企业最高300万元。对集成电路、化合物半导体、微机电系统(MEMS)、功率器件产业链企业(含材料、装备、工具软件、设计、制造、封装、测试、配套服务等环节)上一年度购置关键研发设备及工具的,省级按其实际购置金额的20%给予奖补,单个企业最高1000万元;对其上一年度实施产业化项目并实际完成投资1000万元及以上的,省级按项目关键设备购置额的10%给予奖补,单个企业最高2000万元。(责任单位: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省财政厅)

5、安徽省支持工业互联网场景应用奖励补贴政策

开展工业互联网诊断咨询服务。支持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为企业提供服务,加强与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等单位的合作,开展工业互联网产业成熟度评估、工业互联网技术基础性研究、重点企业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评估和资源诊断、企业智能车间(工厂)测试验证、工业互联网信息安全评估等服务。(责任单位: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省财政厅)

拓展工业互联网场景应用。鼓励工业互联网服务商面向重点行业与典型场景,打造和推广整体解决方案和集成技术产品。每年分行业、分领域发布100个工业互联网动态场景清单。支持一批5G和工业互联网典型场景、标识解析应用、新模式示范应用、优秀解决方案,省级给予一次性奖补100万元。(责任单位: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省财政厅)

6、安徽省支持工业互联网安全体系建设奖励补贴政策

鼓励工业互联网平台及云服务商、工业企业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完善网络安全管理体系,提升企业安全防护能力,与省级工业互联网安全态势感知平台开展对接。支持工业企业和平台服务商开展工业互联网网络安全分类分级工作,省级按照不超过项目投资额50%的比例给予一次性奖补,最高100万元。(责任单位: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省通信管理局、省财政厅)

7、安徽省支持工业互联网RC培养奖励补贴政策

组织打造服务专员队伍,每年面向1万名专业技术RC和企业高级管理人员,由省市合力开展工业互联网素质提升培训。加快引进一批“高、精、尖”工业互联网技术RC和科研团队来我省创新创业,将工业互联网高层次RC纳入新时代“江淮英才计划”等各类RC计划,根据国家和我省有关政策规定,对在工业互联网相关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领军RC予以褒扬、激励。(责任单位: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教育厅、省财政厅,各市人民政府)

8、安徽省支持工业互联网利用资本市场加快发展奖励补贴政策

支持工业互联网企业融资发展。依托“十行千亿万企”中小企业融资专项行动,加强合作银行与工业互联网企业间双向推介、深度对接,全面提高融资服务效率。各市要积极摸排企业融资需求,筛选后形成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名单,推荐给合作银行当地分支机构开展融资对接。按照自主决策、风险可控的原则,对符合条件的企业给予差别化信贷支持,做好全口径金融服务。(责任单位:省经济和信息化厅、人行合肥中心支行、安徽银保监局,各市人民政府)

设立工业互联网基金。鼓励工业互联网龙头企业以市场化方式设立工业互联网基金,省级现有股权投资基金通过参股、跟投等方式予以支持。鼓励有条件的市设立工业互联网基金,重点投向工业互联网示范项目、工业互联网平台、解决方案服务商等,促进资本、技术和项目在我省加快集聚。(责任单位: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省财政厅、地方金融监管局、省投资集团,各市人民政府)

鼓励有实力的工业互联网企业上市。鼓励银行、保险、基金、信托、租赁机构强化投行思维,联动券商、创投风投综合运用“股、债、投、贷、租、顾”等方式服务企业上市全过程、并购重组各环节,让企业成长持续获得资金支持,促进资本链形成发展,带动要素资源优化配置。(责任单位:省地方金融监管局、人行合肥中心支行、安徽银保监局、安徽证监局,各市人民政府)

省经济和信息化厅会同省财政厅等单位制定具体实施细则或申报服务指南。严格申报程序,加强审核评估,强化省市和部门会商,及时兑现政策。鼓励有条件的市根据地方实际给予叠加奖补。充分利用信息管理平台,加强资金监管、绩效评价和审计监督。

本政策自2021年开始执行,由省经济和信息化厅负责解释。

 

二、2024-2024年合肥市支持工业互联网发展若干政策奖励补贴申报细则(合肥市高新区、经开区、新站区、瑶海区、庐阳区、蜀山区、滨湖区、长丰县、肥西县、肥东县、庐江县、巢湖市企业有想要申报工业互联网发展若干政策奖励补贴资金的朋友们可以随时联系小编咨询)

为加快我市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促进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根据国家、省有关政策精神,制定本政策。

1.合肥市支持工业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对面向工业互联网领域开展服务的公共服务平台,软硬件投资500万元以上且服务企业达到一定规模的,按平台投资额的30%给予最高300万元奖补。

2.合肥市支持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建设和应用。对获批行业或区域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的建设运营单位,按其设备及软件投入20%给予补贴,最高不超过300万元。对依托合肥市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开展创新应用,年度标识解析量不少于100万条的应用企业,给予不超过10万元一次性奖补。

3.合肥市支持工业互联网核心软硬件产品研发和产业化。对符合条件并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按符合加计扣除条件的研发费用15%,给予10-100万元补贴。

4.合肥市支持企业“三化”改造和上云。支持数字化普及、网络化协同、智能化提升等改造升级,对投资50万元以上的竣工(上线)项目,按投资额的20%给予最高200万元补贴。鼓励有条件的县(市)区、开发区制定支持企业上云政策,引导中小微企业将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运营管理等向云平台迁移。

5.合肥市支持工业互联网示范项目建设。开展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示范,给予示范项目10万元一次性奖补;遴选“十佳工业赋能”场景项目,按智能软硬件投资额的20%给予最高500万元奖补。

6.合肥市支持5G+融合应用。每年遴选20个市级5G与制造业融合应用示范项目,以及20个5G在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慧养老、智慧旅游、智慧交通、智慧政务、智慧社区以及车联网等领域融合应用示范项目,分别给予10万元的一次性奖补。

7.合肥市开展“智改数转”诊断。建立合肥市“智改数转”服务商资源池,组织供需对接活动,引导服务商为企业提供诊断和技术服务。通过政府采购,委托诊断咨询服务商为企业进行“智改数转”诊断服务,同步委托第三方机构对诊断服务进行全过程监理和服务效果评估。

8.合肥市鼓励服务商赋能企业。对年度服务辖区企业20家以上且该部分服务收入不低于500万元的工业互联网解决方案服务商,按照该部分服务收入不超过10%的比例,给予不超过100万元的奖补。

9.合肥市支持利用资本加快工业互联网发展。建立市级工业互联网重点项目库,引导现有产业基金优先支持工业互联网企业和重点项目。市政府引导母基金择优参股支持知名基金管理机构、产业链龙头企业及重点研发机构等,围绕重点产业链设立专项基金,集聚投资产业链要素资源和企业项目,推动产业链壮大发展。加强银企间双向推介、深度对接,摸排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融资需求向银行推荐;鼓励金融机构积极对接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探索知识产权、数据资产质押等融资方式,创新金融产品。

10.合肥市支持提升安全保障能力。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开展工业互联网安全专项评估等工作。鼓励企业开展网络安全试点示范,对工信部认定为国家级5G应用安全创新示范中心、网络安全技术应用试点示范项目,分别给予不超过20万元的一次性奖补。

市经济和信息化局会同市财政局等单位制定具体实施细则或申报服务指南。鼓励有条件的县(市)区根据地方实际制定政策,给予叠加或错位奖补。引用现行政策的条款,按当年政策及实施细则执行。政策资金实行总量控制,同时与其他市级政策不重复奖补。

本政策自印发之日起施行,有效期2年。由市经济和信息化局负责解释。

 

三、2024-2024年芜湖市工业互联网发展若干政策奖励补贴扶持政策(芜湖市镜湖区、弋江区、鸠江区、湾沚区、繁昌区、南陵县、无为市企业想要申请工业互联网政策奖补资金的话,直接联系小编就可以)

(一)芜湖市筑牢基础设施根基。

芜湖市支持5G基站建设。加快重点场景5G网络覆盖进度,为5G应用提供保障,对年度投资建设并开通运营1000个5G基站的基础电信运营商给予150万元奖励;对年度开通运营5G基站超过1000个的,每多开通100个增加20万元奖励。每家企业奖补总额最多不超过300万元。对年度投资建设并开通运营1000个5G基站的通信基础设施服务企业给予75万元奖励;对年度开通运营5G基站超过1000个的,每多开通100个增加10万元奖励。每家企业奖励总额最多不超过150万元。此项奖励由市本级承担。

芜湖市支持标识解析体系建设。深化标识在设计、生产、服务等环节应用,推动标识解析系统与工业互联网平台、工业APP等融合发展,对获得省标识解析二级节点的项目,按照省级奖励的20%给予一次性奖补。

(二)芜湖市加快企业数字化智能化升级。

芜湖市支持企业诊断服务。完成工业互联网标杆和智能化改造的企业,给予3万元诊断服务费用补贴;完成数字化应用和精益化管理的企业,分别给予2万元、1万元诊断服务费用补贴。

芜湖市建设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鼓励重点企业实施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在重点行业加快智能制造单元、智能生产线建设,分行业推进和分梯次培育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每年认定一批市级、省级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到2025年,认定50个智能工厂、150个数字化车间。对获得省级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的企业,按照省级奖励的20%给予一次性奖补。

芜湖市培育工业互联网标杆示范。标杆示范培育企业诊断报告落地实施,按照企业落地项目的设备投入和软性投入(包括信息系统采购及软件服务等费用)总投资额给予奖补。总投资额在200万元(不含)以下的项目,按照总投资额给予10%奖补;总投资额在200万元(含)—1000万元(不含)的项目,按照总投资额给予15%奖补;总投资额在1000万元(含)以上的项目,按照总投资额给予20%奖补。单个企业奖补额度最高不超过3000万元,与技改项目不重复享受(不含进项税)。

(三)芜湖市壮大平台支撑体系。

芜湖市支持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鼓励我市工业企业、互联网企业、电信企业等各类主体协同合作,建设资源富集、多方参与、合作共赢的行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对获得国家级和省级新认定的行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分别给予300万元、100万元支持。对新入选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工业互联网标杆园区、标杆工厂分别给予100万元、30万元一次性奖补。对新入选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推荐目录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专业服务商分别给予30万元一次性奖补。

芜湖市推动企业上云上平台。对购买上云上平台服务的工业企业,年服务费在10万元(含)以下的,按服务费的50%给予费用补助;年服务费用在10万元(不含)以上的,10万元(含)以下部分按照按服务费的50%给予费用补助,10万元(不含)以上部分按照服务费的20%给予费用补助,单个企业年度补助最高不超过30万元。

(四)芜湖市构建生态服务体系。

芜湖市培育工业互联网服务体系。培育一批业内领先的工业互联网服务商,建立工业互联网服务商资源池。对落户的工业互联服务商奖补按《芜湖市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标杆培育行动实施方案》施行。

 

四、2024-2024年六安市推动工业互联网发展实施意见奖励补贴申报指南(六安市金安区、裕安区、叶集区、霍邱县、舒城县、金寨县、霍山县企业想要申请工业互联网发展政策补助资金项目,找小编就可以啦)

一、主要任务

(一)提升网络基础支撑能力

1.六安市加快企业内外网改造升级。支持以IPv6(互联网协议第6版)、工业PON(无源光网络)、5G等技术,以及新型工业智能网关、智能边缘计算设备等改造升级企业网络。大力推进云计算中心、超算中心、边缘计算中心等算力算法基础设施建设。对完成年度5G基站建设和设备开通目标任务的基础电信企业和铁塔公司分别给予一次性奖补10万元;对获得省支持的企业网络化改造项目,市按照省奖补标准的50%进行配套奖励。(责任单位:各县区人民政府<管委>、市发改委、市经信局、市数管局、铁塔六安分公司,基础电信企业)

2.六安市建设标识解析体系。引导市内行业龙头企业、通信服务企业联合建设运营标识解析二级节点。推进工业设备和产品加标识,深化标识在设计、生产、服务等环节应用,促进跨企业数据交换,提升产品全生命周期追溯和质量管理水平。对获得省支持的市内标识解析二级节点项目,市按照省奖补标准的50%进行配套奖励。(责任单位:市经信局、各县区人民政府<管委>,基础电信企业)

(二)加快企业“上云用数赋智”

3.六安市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提升。实施工业设备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行动,促进企业设备更新和智能化升级,培育一批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开展工业互联网新模式推广,探索与推广平台化设计、智能化制造、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服务化延伸、数字化管理等新模式新业态,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模式和应用场景。支持企业对照国家数字化转型新型能力体系标准开展评估工作,对评估等级在3A级(含)以上的企业,择优给予一次性奖补50万元。(责任单位:市经信局)

4.六安市推动企业上云上平台。大力引进和培育企业上云公共服务平台,引导中小企业加快传统制造装备联网、关键工序数控化等云化改造。每年推动200家企业上云上平台。鼓励各工业互联网(云)服务商提供质优价廉的服务,降低上云门槛。组织开展工业企业上云试点示范,择优遴选一批项目按照关键软硬件投资总额的20%给予一次性补助,最高50万元。(责任单位:市经信局,基础电信企业)

5.六安市拓展“5G+工业互联网”场景应用。支持工业企业建设5G全连接工厂,加快典型场景推广。建立“工赋六安”场景应用清单,每年分行业、分领域发布10个以上工业互联网场景应用。开展“5G+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示范,对新认定市级“5G+工业互联网”示范项目、“5G+智慧应用”示范企业,分别给予最高100万元、20万元奖励。(责任单位:各县区人民政府<管委>、市经信局,基础电信企业)

(三)推动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

6.六安市培育各类工业互联网平台。积极加强与国内领先的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合作,加快平台和服务在我市落地。围绕我市主导产业和优势集群,重点培育一批跨行业跨领域综合型、行业特色型、区域特色型、专业技术型工业互联网平台,支持有条件的龙头企业建设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重大项目“一事一议”。对招引或培育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服务六安本地企业的年度主营业收入达到200万元(含)以上,按照服务收入的10%给予奖补,单个平台企业年度补助最高不超过500万元;对招引或培育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主营业收入首次超过1亿元的,一次性给予500万元奖补。(责任单位:各县区人民政府<管委>、市经信局、市投创中心,基础电信企业)

7.六安市提升平台服务能力。建立市级工业互联网产业生态供给资源池,实施动态管理,面向细分行业和中小企业提供服务。大力培育工业软件企业,积极申报省软件首版次认定。鼓励工业互联网服务商面向重点行业与典型场景开发工业APP,打造和推广整体解决方案和集成技术产品。依托工业互联网平台,推动一二三产业融通发展。(责任单位:市经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市文旅局,各县区人民政府<管委>)

(四)构建工业互联网产业生态

8.六安市建设创新服务载体。组建六安市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提升资源整合和产业汇聚能力。鼓励科研院所、高校、企业联合共建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体验中心、推广中心、公共服务平台、联合实验室、实训基地等,开展新技术、新模式应用验证,以实景或虚拟方式展示工业互联网技术和应用,加速工业互联网在全市的应用推广。(责任单位:市经信局、市科技局、市教体局、各县区人民政府<管委>,基础电信企业)

9.六安市开展诊断咨询服务。支持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组织开展工业互联网平台、解决方案、网络安全分类分级等咨询诊断服务,培育打造我市工业互联网应用标杆。精准梳理产业、技术、RC、资金等需求,市县联合组织专场服务对接会,安排服务商与示范培育企业开展“一对一”供需对接。(责任单位:市经信局,各县区人民政府<管委>)

10.六安市构建开放安全的产业生态。鼓励县区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完善配套支撑产业链,构建“资源+资本+上下游”的工业互联网产业生态。组织多种类型的工业互联网论坛和培训会,搭建企业展示与合作交流平台。培育工业互联网安全骨干企业,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加强与省级工业互联网安全态势感知平台开展对接,推动实施工业企业和平台服务商开展工业互联网网络安全分类分级,提升企业安全防护能力。(责任单位:市经信局、市委网信办、市公安局、市数管局,各县区人民政府<管委>)

二、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市推进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专项工作组,建立上下联动、横向协同的推进机制,顶格谋划推进全市工业互联网发展相关重大工作,协调解决推进过程中存在的重大问题。专项工作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经信局,统筹做好政策引导、协调调度和宏观指导。各县区要建立相应的工作机制,因地制宜研究制定工作方案,明确责任分工,强化政策措施,形成推进合力。(责任单位:市经信局,各县区人民政府<管委>)

(二)强化“双招双引”。充分发挥行业商协会作用,通过委托招商、专业招商方式,大力引进国家级工业互联网研究机构、国内优秀服务商来我市落地。将工业互联网领域RC纳入高层次RC引进和培养范围,积极招引一批工业互联网领域的高端RC。每年面向2000名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和技术骨干,由市县合力开展工业互联网素质提升培训,打造高水平服务专员队伍。(责任单位:市经信局、市人社局、市投创中心,各县区人民政府<管委>)

(三)加大资金政策支持。在市中小企业(民营经济)发展专项资金中统筹安排专门资金,用于支持工业互联网产业发展。市“三重一创”、RC、创新驱动发展等专项资金要加大对工业互联网企业的支持力度。鼓励市本级产业基金体系通过市场化方式优先支持工业互联网企业,促进资本、技术和项目在我市加快集聚。鼓励各县区设立工业互联网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风险补偿基金,广泛撬动社会资本参与。支持符合条件的工业互联网企业上市,探索建立“基金+信贷+担保+保险”的金融服务模式,引导中长期资本参与工业互联网企业融资。积极运用市场逻辑、资本力量集聚要素资源,着力营造推动工业互联网加快发展的浓厚氛围。(责任单位:市经信局、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市金融监管局、市产投公司、人行六安市中心支行、六安银保监分局,各县区人民政府<管委>)

以上政策中涉及资金奖补政策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有效期至2024年12月31日。本通知规定的政策与其他政策有重叠、交叉的,按照“从优、从高、不重复”的原则执行。

 

五、2024-2024年滁州市支持工业互联网发展若干政策申报奖励补贴(滁州市琅琊区、南谯区、天长市、明光市、来安县、全椒县、定远县、凤阳县企业想要申请工业互联网补助资金的话,记得联系小编免费咨询)

 

为充分发挥工业互联网创新引领作用,全面推进我市工业互联网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促进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推进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制定如下政策。

1、滁州市支持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

滁州市培育各类工业互联网平台。对获评的国家级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由市财政给予最高不超过500万元一次性奖补;对获评国家级行业型(区域型、专业型)工业互联网平台,由市财政给予最高不超过200万元一次性奖补。对获评省级行业型(区域型、专业型)工业互联网平台,由市财政、受益财政按1:1比例给予最高不超过100万元一次性奖补。(责任单位:市经信局、市财政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滁州经开区管委会,中新苏滁高新区管委会)

滁州市推动企业上云上平台。鼓励各工业互联网(云)服务商对制造业中小企业购买和使用云计算资源及平台服务给予优惠,减轻用户费用负担,引导企业用户上云上平台。对企业所用的云服务给予单个项目最高不超过100万元补助,由市财政、受益财政按1:1比例分担。(责任单位:市经信局、市财政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滁州经开区管委会,中新苏滁高新区管委会)

2、滁州市支持企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

滁州市加快工业设备网络化技术改造。支持数字化普及、网络化协同、智能化提升等改造升级,对投资50万元以上的竣工(上线)项目,按投资额的20%,由受益财政给予最高200万元补贴。(责任单位:市经信局、市财政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滁州经开区管委会,中新苏滁高新区管委会)

提升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力。支持企业对照国家数字化转型新型能力体系标准开展评估工作,对评估等级在3A、4A、5A级的企业,由市财政分别给予20万元、30万元、50万元一次性奖补。(责任单位:市经信局、市财政局)

滁州市建设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支持企业开展智能化改造,加大智能制造装备、先进信息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在产品研发、生产控制、经营管理、物流营销等各个环节的应用,建设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对认定为省级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的企业,由市财政、受益财政按1:1比例分别给予20万元、30万元一次性奖补。(责任单位:市经信局、市财政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滁州经开区管委会,中新苏滁高新区管委会)

3、滁州市支持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

滁州市推动企业内外网改造升级。支持以IPv6(互联网协议第6版)、工业PON(无源光网络)、5G等技术,以及新型工业智能网关、智能边缘计算设备等改造升级企业网络。对网络改造应用良好的企业,由受益财政给予50万元一次性奖补。(责任单位:市经信局、市财政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滁州经开区管委会,中新苏滁高新区管委会)

滁州市建设标识解析体系。对市内建成的标识解析二级节点项目,由受益财政按照不超过项目投资额30%的比例给予一次性奖补,最高200万元。深化标识在设计、生产、服务等环节应用,推动标识解析系统与工业互联网平台、工业APP等融合发展。(责任单位:市经信局、市财政局)

滁州市建设工业互联网创新服务载体。对面向工业互联网领域开展服务的公共服务平台,软硬件投资500万元以上且服务企业达到一定数量的,按平台投资额的30%,由受益财政给予最高300万元补贴。(责任单位:市经信局、市财政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滁州经开区管委会,中新苏滁高新区管委会)

滁州市支持5G网络建设。对完成年度5G基站投资建设任务的基础电信运营商,由市财政给予2000元/个一次性建设补助。(责任单位:市经信局、市财政局)

4、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

滁州市推动集成电路产业“强链补链延链”。集成电路设计企业开展工程产品首轮流片,按该款产品首轮流片合同或掩膜版制作合同金额的30%,由受益财政给予一次性奖补,单个企业最高200万元。(责任单位:市经信局、市财政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滁州经开区管委会,中新苏滁高新区管委会)

滁州市对集成电路、化合物半导体、微机电系统(MEMS)、功率器件产业链企业(含材料、装备、工具软件、设计、制造、封装、测试、配套服务等环节)上一年度购置关键研发设备及工具的,由受益财政按其实际购置金额的20%给予奖补,单个企业最高500万元;对其上一年度实施产业化项目并实际完成投资1000万元及以上的,由受益财政按项目关键设备购置额的10%给予奖补,单个企业最高200万元。(责任单位:市经信局、市财政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滁州经开区管委会,中新苏滁高新区管委会)

5、滁州市支持工业互联网场景应用

滁州市开展工业互联网诊断咨询服务工作。鼓励企业加强与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等单位合作,开展工业互联网产业成熟度评估、工业互联网技术基础性研究、重点企业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评估和资源诊断、企业智能车间(工厂)测试验证、工业互联网信息安全评估等服务。(责任单位:市经信局、市财政局)

滁州市拓展工业互联网场景应用。鼓励工业互联网服务商和企业面向重点行业与典型场景,打造和推广整体解决方案和集成技术产品。对获评的5G和工业互联网典型场景、标识解析应用、新模式示范应用、优秀解决方案等,国家级由市财政给予一次性奖补50万元,省级由市财政、受益财政按1:1比例给予一次性奖补20万元。(责任单位:市经信局、市财政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滁州经开区管委会,中新苏滁高新区管委会)

滁州市每年评选1—2个正式运营的“工业互联网赋能”示范项目,由市财政给予智能软硬件投资20%的一次性奖补,最高不超过500万元。(责任单位:市经信局、市财政局)

6、滁州市支持工业互联网安全体系建设

滁州市鼓励工业互联网平台及云服务商、工业企业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完善网络安全管理体系,提升企业安全防护能力,与省级工业互联网安全态势感知平台开展对接。支持工业企业和平台服务商开展工业互联网网络安全分类分级工作,由受益财政按照不超过项目投资额50%的比例给予一次性奖补,最高30万元。(责任单位:市经信局、市财政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滁州经开区管委会,中新苏滁高新区管委会)

7、滁州市支持工业互联网RC培养

滁州市组织开展工业互联网素质提升培训。加快引进一批“高、精、尖”工业互联网技术RC和科研团队来滁创新创业,将工业互联网高层次RC纳入我市各类RC计划,根据有关政策规定,对在工业互联网相关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领军RC予以褒扬、激励。(责任单位:市经信局、市人社局、市教育体育局、市财政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滁州经开区管委会,中新苏滁高新区管委会)

8、滁州市支持工业互联网利用资本市场加快发展

滁州市支持工业互联网企业融资发展。加强合作银行与工业互联网企业间双向推介、深度对接,全面提高融资服务效率。积极摸排企业融资需求,筛选后形成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名单,组织开展融资对接。按照自主决策、风险可控原则,对符合条件的企业给予差别化信贷支持,做好全口径金融服务。(责任单位:市经信局、市人行、滁州银保监分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滁州经开区管委会,中新苏滁高新区管委会)

滁州市鼓励工业互联网龙头企业以市场化方式设立工业互联网基金。鼓励有条件的县(市、区)、园区设立工业互联网基金,重点投向工业互联网示范项目、工业互联网平台、解决方案服务商等,促进资本、技术和项目在我市加快集聚。(责任单位:市经信局、市财政局、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市工投公司,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滁州经开区管委会,中新苏滁高新区管委会)

鼓励有实力的工业互联网企业上市。鼓励银行、保险、基金、信托、租赁机构强化投行思维,联动券商、创投风投综合运用“股、债、投、贷、租、顾”等方式服务企业上市全过程、并购重组各环节,让企业成长持续获得资金支持,促进资本链形成发展,带动要素资源优化配置。(责任单位: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市人行、滁州银保监分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滁州经开区管委会,中新苏滁高新区管委会)

市经信局会同市财政局等单位制定具体实施细则或申报服务指南。严格申报程序,加强审核评估,强化县(市、区)、园区和部门会商,及时兑现政策。鼓励有条件的县(市、区)、园区根据实际给予叠加奖补。加强资金监管、绩效评价和审计监督。

本政策自印发之日起施行,有效期三年,由市经信局负责解释。

 

六、2024-2024年池州市支持5G建设应用及促进工业互联网发展若干政策奖励补贴申报指南(池州市贵池区、东至县、石台县、青阳县企业如果想要申请工业互联网奖补资金,可以找小编免费咨询)

 

为加快推进全市5G网络建设、推广5G场景应用、发展工业互联网,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体系,促进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和高质量发展,根据《安徽省电信设施建设和保护办法》(安徽省人民政府令第274号)、《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支持5G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皖政〔2020〕18号)、《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支持工业互联网发展若干政策和安徽省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4)的通知》(皖政办秘〔2021〕82号)等规章政策,制定本政策。

一、池州市加快5G网络建设

(一)池州市统筹5G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具体负责组织铁塔池州分公司等单位做好全市信息通信基础设施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将5G基础设施纳入有关国土空间规划以及同级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支持5G基站站址与相关的通信机房及管线、电源等配套基础设施同步建设。加强5G基础设施信息系统建设,将宏基站、微(小)基站、室内分布系统、小型5G设备机房、杆路、管道等各类基础设施资源信息纳入统一的资源数据库,建成基础设施资源“一张图”。(责任单位: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电信池州分公司、移动池州分公司、联通池州分公司、铁塔池州分公司)

(二)池州市免费开放公共场所资源。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外,免费开放党政机关楼宇、学校、机场、公路、铁塔、桥梁、隧道、港口、车站、客运站、公路服务区、市政绿化区、展览馆、公共地下空间等公共场所和政府投资为主的建设项目,为5G基站、多功能智能杆、通信机房及配套通信设施建设提供场所和便利,公共场所资源产权人、管理人或使用人自收到电信运营企业、铁塔公司使用公共场所资源的有关申请后,应当在五个工作日内作出书面答复,并配合做好入场建设和后期维护工作,不得以任何理由进行阻挠。推进社会公共资源与5G建设双向开放共享,由市、县(区)5G通信设施协调小组办公室在共建共享条件下统筹社会公共资源,严禁将公共资源独立建设排他性通信设施,避免资源浪费。(责任单位:电信池州分公司、移动池州分公司、联通池州分公司、铁塔池州分公司)

(三)池州市大力推进5G网络全覆盖。全面进行5G网络建设,在2020年底完成1000个5G通信基站建设基础上,2021年实现全市重点集镇、工业园区、4A级以上景区、高速、高铁沿线5G网络覆盖,在民生服务、城市管理、产业发展等领域进一步丰富5G应用。对完成年度5G基站建设和设备开通目标任务的基础电信运营企业和铁塔公司分别给予一次性奖补30万元。(责任单位: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电信池州分公司、移动池州分公司、联通池州分公司、铁塔池州分公司)

二、池州市推进5G应用发展

(一)池州市智慧城市。池州市开展智慧城市建设,推动5G网络提升城市基础设施智能化水平。应用智能物联技术,推进智慧管网、智慧路灯杆、智能井盖、智能垃圾桶、智能表具、智能车位等建设,拓展智能化生活体验。推进5G在城市管理、环境监管、地理测绘、执法指挥等方面的领先应用,建设全智慧场景。(责任单位: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二)池州市智慧医疗。池州市依托市内优质医疗资源,构建5G网络环境下的远程会诊、远程超声、远程查房、远程手术示教、移动式院前协同急救等应用,实现远程医疗覆盖,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高医疗资源共享水平。(责任单位:市卫生健康委、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三)池州市智慧教育。池州市推动基于5G的数字化校园网络提升,依托5G网络实现远程协同教学、虚拟操作培训和在线资源共享,开启5G体验式教学。(责任单位:市教育和体育局、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四)池州市智慧文旅。池州市通过超高清视频实时传送和处理,实现科学预测假日客流、游客身份识别及查找等精细化管理,提升虚拟现实/增强现实(VR/AR)导游导览、历史文化场景重现等沉浸式实景体验。(责任单位:市文化和旅游局、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五)池州市智能制造。池州市利用5G技术低时延、高可靠、广覆盖的特点,在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等优势行业,建设企业内5G网络,打造人、机、物全面互联的智能工厂网络体系,重点开展标识解析、设备远程运维、机器视觉检测、移动机器人导航等应用,支持制造企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责任单位: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池州市每年分行业、分领域发布一批5G场景应用,优秀场景应用奖励单位10万元。

三、池州市促进工业互联网发展

(一)池州市加快企业内外网改造升级。池州市支持以IPv6(互联网协议第6版)、工业PON(无源光网络)、5G等技术,以及新型工业智能网关、智能边缘计算设备等改造升级企业网络。大力推进云计算中心、超算中心、边缘计算中心等算力算法基础设施建设。(责任单位:各县区政府、管委会,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电信池州分公司、移动池州分公司、联通池州分公司)

(二)池州市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提升。池州市实施工业设备数字化改造行动,促进企业设备更新和智能化升级,培育一批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探索和推广智能化制造、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服务化延伸、数字化管理等新模式新业态,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模式和应用场景。支持企业对照国家数字化转型新型能力体系标准开展评估工作,对评估等级在3A级(含)以上的企业,给予一次性奖补10万元。(责任单位:各县区政府、管委会,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三)池州市推动企业上云上平台。池州市大力引进和培育企业上云公共服务平台,引导中小企业实施制造装备联网、关键工序数控化等云化改造。鼓励各工业互联网(云)服务商提供质优价廉的服务,降低上云门槛。每年组织50家工业企业开展上云试点示范,按照关键软硬件投资和年度采购云服务总额的20%给予一次性补助,最高30万元。(责任单位:各县区政府、管委会,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四)池州市培育各类工业互联网平台。池州市加强与国内领先的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合作,加快平台和服务在我市落地。支持省级以上工业园区建设区域特色型工业互联网平台。围绕我市主导产业和优势集群,重点培育一批跨行业跨领域综合型、行业特色型、专业技术型工业互联网平台,支持新兴产业群主企业建设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对招引或培育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服务企业的年度主营业收入在1000万元(含)以上的,按照服务收入的10%给予奖补,单个平台企业年度补助最高不超过200万元;对招引或培育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主营业收入首次超过10000万元的,一次性给予100万元奖补。(责任单位:各县区政府、管委会,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四、池州市加强5G网络等电信基础设施建设与保护

(一)池州市依法加强电信设施管理和保护。任何单位或者个人未经电信运营者同意,不得以网络调整、检查整改等原因擅自破坏、阻碍已开通的基站、宽带网络正常运行,对于蓄意破坏电信基础设施构成犯罪的,公安机关将依法予以打击。电信部门要不断完善制度、强化措施、落实责任,建立长效机制,保证通信建设顺利进行,并加强电信设施防雷、抗震性能的保护和检测,及时更换老化设备,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突发应急能力。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阻止执行电信设施抢修、抢险任务的人员、车辆进入电信设施抢修现场。生态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依法对移动通信基站的电磁辐射污染进行监督管理,对投诉、举报案件应当及时调查处理。(责任单位:市公安局、市生态环境局、池州供电公司、电信池州分公司、移动池州分公司、联通池州分公司、铁塔池州分公司)

(二)池州市做好通信设施迁改补偿。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擅自改动或者迁移他人的电信线路及其他电信设施。因市政建设、公路施工、征地拆迁、老旧小区改造等工程项目建设需要迁改的,必须适当补偿。补偿费用由工程项目建设单位或负责迁改单位承担,并纳入工程项目建设成本。建设单位会同产权单位确定需迁改的现状通信设施范围及迁改时间,由产权单位编制工程建设范围内需迁改的通信设施工程预算。补偿费用包括通信设施拆除,铁塔、管道、光(电)缆线路重建以及迁入工程的费用(含通信设施主材费用)。改动或迁移电信设施的,应当坚持先建设后拆除的原则,确保通信服务持续畅通。(责任单位: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交通运输局、池州供电公司、电信池州分公司、移动池州分公司、联通池州分公司、铁塔池州分公司)

(三)池州市严格落实光纤到户国家标准。严格落实建筑物通信建设标准。住宅建设单位要按照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同步使用的要求,严格执行国家和地方相关标准(DB34/T917-2020,包括住宅区和住宅建筑内光纤到户通信设施工程设计及施工验收规范、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无线通信设施空间预留等),采用光纤到户方式组织建设。住宅建设单位必须同步建设住宅区内通信管道和楼内通信暗管、暗线等通信设施,预先铺设入户光纤、预留无线通信设备间,所需投资纳入相应建设项目概算。光纤到户工程设计须委托有通信勘察、设计资质的企业完成,设计方案须满足多家电信业务经营者平等接入、用户可自由选择电信业务经营者的要求。设计文件须经审查机构审核通过方可指导施工。鼓励既有住宅建筑实施光纤到户改造,提升小区宽带能力。推动现有小区光纤入户改造,向未进入的电信企业全面开放小区内部的设备间、管道和楼道槽道(桥架)、入户线等设备。电信运营企业不得与房地产开发企业、物业管理公司等达成任何排他性协议。严禁物业管理单位、业主等就宽带网络设施进入住宅小区、商业楼宇,巧立名目收取进场费、协调费、分摊费等不合理费用。住宅建设单位、物业服务企业不得与任何企业签订垄断性协议,不得限制各电信运营企业平等接入和使用,不得以任何方式限制用户选择权。(责任单位:市住房城乡建设局、池州供电公司、电信池州分公司、移动池州分公司、联通池州分公司、铁塔池州分公司)

(四)池州市加强商务楼宇宽带接入市场管理。建立健全部门协同、市县(区)联动、信息共享、联合执法、联合惩戒的长效工作机制,加大联合监督执法力度,切实加强商务楼宇宽带接入市场管理。全面掌握辖区内商务楼宇建设情况以及宽带接入情况,对于存在宽带接入排他经营、限制竞争、价格违法、不严格执行国家标准等问题的商务楼宇,要摸清问题根源,实行清单式管理、销号式督查,并向社会公开。建立健全举报投诉受理、转办、处理、反馈机制,及时协调处理用户反映的问题。统一市级投诉举报渠道。(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电信池州分公司、移动池州分公司、联通池州分公司、铁塔池州分公司)

(五)池州市加强5G网络等电信设施用电保障。贯彻落实《安徽省发展改革委关于进一步规范非电网直接供电用户用电价格的通知》(皖发改价格〔2021〕425号),进一步清理用电不合理加价,规范5G基站等电信基础设施直接供电用户用电价格,确保国家电价政策红利足额传导至终端用户。建立通信设施用电报装绿色通道,优化供电审批流程。电信运营企业和铁塔公司可凭产权证明或物业租赁证明材料进行电力报装和改造,后续用电安全、消防安全、生产安全等由电信运营企业和铁塔公司承担。推动电信运营企业和铁塔公司参与电力市场交易。(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池州供电公司、电信池州分公司、移动池州分公司、联通池州分公司、铁塔池州分公司)

五、附则

(一)本政策支持范围为,在本市注册依法经营、申请项目在本市范围内组织实施、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和健全的财务管理机构的企业,但法律、法规、规章和产业政策有限制条件的,发生环保、安全生产重大事故或造成重大影响的,以及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的,不得申报本政策资金。

(二)本政策适用中的具体问题由市经济和信息化局会同市财政局负责解释。

(三)本政策自发布之日起施行,适用期暂定三年。已出台的相关政策与本政策不一致的,按本政策执行。

 

七、阜阳市工业互联网奖励补贴政策(新的阜阳市工业互联网政策正在制定当中,更多奖补阜阳市颍州区、颍东区、颍泉区、界首市、临泉县、太和县、阜南县、颍上县朋友们可联系小编咨询。)

1.促进“5G+工业互联网”应用。引导企业深化5G在工业视觉检测、工业AR(增强现实)/VR(虚拟现实)、无线自动化控制、云化机器人等场景的融合应用,对新获批国家级、省级“5G+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典型应用、优秀案例及解决方案的企业,分别给予50万元、20万元一次性奖补,奖补资金由市县财政共同承担;每年遴选一批市级“5G+工业互联网”应用示范项目,给予10万元一次性奖补,奖补资金由市县财政共同承担。对获批行业或区域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的建设运营单位,见效运行后,按其设备及软件投入的20%给予一次性补贴,最高不超过300万元,奖补资金由市县财政共同承担。(各县市区政府,阜阳经开区、阜合现代产业园区管委会,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财政局负责)

2.支持发展超高清视频产业。支持超高清视频显示器件、终端产品、内容供给、传输网络、应用推广项目,积极培育国家超高清视频应用示范项目,支持研发生产超高清视频创新产品,上述领域获得省财政奖补的,给予1:1配套奖补,奖补资金由市县财政共同承担。(各县市区政府,阜阳经开区、阜合现代产业园区管委会,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广电新闻出版局、阜阳广播电视台、市财政局负责)

3.推广5G全域化应用。积极推动5G在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慧养老、智慧旅游、数字园区、智慧机场、智慧安防、智慧电网、智慧社区、智慧农业、智慧金融、智慧矿山、智慧物流、智慧工厂等典型场景的示范应用,鼓励挖掘新的5G应用场景。对于获得省“5G应用之星”的项目,给予10万元一次性奖补,奖补资金由市县财政共同承担。每年遴选一批市级“5G应用之星”项目,加以宣传推广。(各县市区政府,阜阳经开区、阜合现代产业园区管委会,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财政局负责)

4.推进企业内网改造。鼓励企业运用5G等新兴技术实施内网改造,对于投入不低于100万元的内网改造项目,按其设备及软件投入的20%给予一次性补贴,最高不超过50万元,奖补资金由市县财政共同承担。(各县市区政府,阜阳经开区、阜合现代产业园区管委会,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财政局负责)

(内容节选自:阜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支持5G发展若干政策措施(试行)的通知)

 

八、蚌埠市加快推动工业互联网发展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支持工业互联网发展若干政策和安徽省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4年)的通知》(皖政办秘〔2021〕82号)要求,推动工业互联网深度赋能“产业强市”主战略,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聚焦“三地一区”两中心发展定位,重点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硅基、生物基)、高端装备制造、生命健康、绿色食品、文化旅游和数字创意等六大新兴产业,紧抓新旧动能转换、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机遇期,积极运用市场逻辑、资本力量集聚要素资源,围绕网络、平台、数据、安全四大体系建设,加快推进我市工业互联网发展实现新突破,助推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主要目标

利用三年时间,建成更加完善的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平台体系和应用生态,打造安徽工业互联网高地的蚌埠板块。

——新型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全面实施企业内外网络改造,建成5G基站5000个,“双千兆”网络基础设施覆盖面显著提升。培育一批网络改造应用良好企业,力争建成标识解析二级节点1个。

——平台建设稳步发展。逐步建立双跨平台全面引领,行业平台纵向连接、区域平台横向覆盖、企业平台典型示范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服务体系。引进1—2家国内领先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力争培育1—2家行业型或区域型工业互联网平台、5家具有示范效应的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

——融合应用加速普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水平持续提升,重点企业运用工业互联网、5G定制网提升生产效率15%以上,成本降低10%以上。新增70个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打造5个“5G+工业互联网”典型应用案例,通过国家数字化转型新型能力评估的企业30家以上。

——安全保障水平逐步提升。工业互联网安全保障意识和能力稳步提升,推动一批重点企业实施工业互联网网络安全分类分级管理。安全保障措施和管理体系不断完善,工业互联网安全防控能力得到加强。

——生态体系更加健全。推动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为重点的关联产业稳步发展,集聚一批面向中小企业的数字化服务商,培育一批具有行业影响力的解决方案供应商和服务商。加强产学研用金合作,推动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联合体建设。

三、重点任务

(一)夯实发展基础。

1.加强5G等基础网络建设。加快推进5G和光纤宽带“双千兆”网络建设,每年建成5G基站1500个以上,到2024年底前达到5000个,实现全市城乡区域连续覆盖。重点保障产业园区及5G应用项目区域覆盖质量,推动基础电信企业提供安全可靠、灵活高效的工业互联网外网服务。支持工业企业运用5G、IPV6、TSN(实时敏感网络)、工业PON(无缘光网络)等新型网络技术改造升级企业内网,将生产流程优化与内网改造相结合,推动5G网络部署从生产外围环节向生产内部环节延伸,培育网络改造应用良好企业。〔责任单位: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铁塔公司、各基础电信企业,各县、区人民政府(市高新区管委会、市经开区管委会,下同)〕

2.加强工业互联网安全保障。落实企业主体责任,明确企业安全责任要求和标准规范,督促企业完善网络安全管理体系,按照《网络安全法》对工控系统开展等级保护的定级备案及测评工作,提升网络和数据安全技术能力。对接省工业互联网安全态势感知平台,建立威胁信息共享、通报、处置等联防联控机制,提升工业互联网网络安全防护能力。(责任单位: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数据资源局、市公安局)

(二)加快平台建设。

3.培育企业级平台。围绕打造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系统强化企业基础能力建设。持续推进“千企上云”,建立工业互联网云服务资源池,每年培育上云企业100家以上。积极对接省推介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资源,为我市中小企业提供服务,促进企业“专精特新”发展。鼓励企业开展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三年滚动实施200项亿元以上技术改造项目。引导企业对照国家数字化转型新型能力体系标准等,开展对标、评估、诊断,提升企业数据管理应用水平。支持企业开展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建设,每年推广应用工业机器人150台以上。鼓励企业围绕上下游产业链生态圈,整合全环节信息化应用,建设数字化、网络化服务平台,帮助企业实现提质、降本、增效。优先支持信息化基础较好的企业打造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责任单位: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发展改革委、市数据资源局、各基础电信企业,各县、区人民政府)

4.建设区域型平台。以行业集聚度较高的省级以上开发区为主体,围绕硅基和生物基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智能传感器、精细化工等产业,推动建设具有区域特点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在产业发展、运行监测、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重点领域,通过园区建设、企业参与等模式,打造工业互联网示范园区和智慧园区,赋能园区服务,助力企业发展。(责任单位: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应急管理局、市生态环境局,各县、区人民政府)

5.打造行业型平台。加快建设面向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生命健康、绿色食品、数字创意等六大新兴产业的行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打造“线上产业联盟”。指导行业龙头企业对标先进企业典型,在行业内建立大型企业引领推广、中小企业广泛应用的融通发展工业互联网平台。支持新材料产业骨干企业与工业互联网优质资源合作,力争率先打造全国首个玻璃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责任单位: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发展改革委,各县、区人民政府)

(三)创新融合应用。

6.创新工业互联网应用。支持企业将5G与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VR/AR等技术相结合,建设5G智能工厂,建成一批“5G+工业互联网”典型应用场景。建立工业互联网项目库,加快工业互联网典型应用的示范推广,辐射能源、交通、教育、医疗等更多实体经济行业和领域。加快推进“智慧城市”大数据中心建设,探索设立工业大数据分中心,面向政府和产业提供工业经济运行监测、工业资源共享、解决方案推广等服务。引导行业龙头企业、通信服务企业强强联合,谋划建设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推动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等重点产业领域骨干企业实现标识注册和创新应用。(责任单位:市工业互联网发展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7.精准赋能重点行业。推广平台化设计、智能化制造、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服务化延伸、数字化管理等新模式新业态。在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离散行业,发展产品远程运维、质量诊断等在线增值服务,实现设计优化和质量提升。在化工、玻璃等流程行业,开展先进过程控制、制造执行系统和智能传感器的部署和优化升级。在纺织服装、医药、食品等消费品行业,发展在线设计、客户体验和电子商务等平台,实现个性化定制和按需制造等新模式。支持平台服务商、通信运营商与工业互联网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龙头企业合作,推动重点行业转型升级,打造创新发展生态。开展工业大数据、工业APP等各类竞赛和演练,举办“云上珠城”等系列活动,开展重点行业应用场景对接和数字化转型研讨会。(责任单位:市工业互联网发展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四)构建发展生态。

8.发展关联产业。围绕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的配套产业需求,加快集成电路、智能传感器、工业机器人、5G通信、工业软件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以产业服务应用,以应用带动产业,实现工业互联网与产业发展携手共进。发挥我市科研资源和技术创新方面的基础优势,围绕底层数据采集技术、大数据分析技术、平台使能技术等开展攻关,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生产过程、质量追溯、维护检修等领域的应用。加强智能传感、边缘计算等新技术对工业装备、工业控制系统、工业软件的带动提升,打造智能网联装备。(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局,各县、区人民政府)

9.深化融通发展。加强与国内外龙头企业、国际组织的协同合作,积极融入长三角工业互联网一体化发展示范区。鼓励大企业依托工业互联网平台,搭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大中小企业创新协同、产能共享、供应链互通的新型产业创新生态。鼓励大企业开展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建设,引导工业互联网产业链企业在基地落户发展。加快一二三产业融通发展,依托工业互联网平台,推动实现农业精准作业、精准管理,提升农产品流通效率和安全保障水平。引导服务业企业利用工业互联网,实现供应链、营销链等一体化整合,用数据驱动价值链转型升级。(责任单位:市工业互联网发展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10.构建服务体系。加强工业互联网平台与数据采集、网络建设、工控安全等技术支撑服务商的合作,建立产业生态供给资源池,分行业、分层次开展工业互联网调研,分类梳理全市工业互联网重点需求,持续完善工业互联网建设培育库,促进供需精准对接,推广行业解决方案。支持行业龙头企业开放云平台或成立独立云应用服务商,推动建设市级工业互联网服务平台,提升产业链的研发生产协同、一体化经营和精细化管理水平。建设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推广中心、体验中心、实验室等创新服务载体,搭建线上线下结合的创新体验平台,促进协同创新,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新模式和新业态。(责任单位:市工业互联网发展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坚持顶格倾听、顶格协调、顶格推进,市、县(区)成立以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为组长的工业互联网发展领导小组,出台实施方案,提出具体推进计划。建立上下联动、横向协同的推进机制,引导市、县(区)联动、产学研联动、社会资源联动,落实各项工作任务,推动重大项目建设。研究设立工业互联网发展指标,纳入对各县、区的目标考核。(责任单位:市工业互联网发展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二)加大政策支持。结合蚌埠市企业基础、产业特点和发展需要,出台工业互联网发展支持政策,大力支持工业互联网融合创新,加大对工业互联网网络、平台、安全体系等重大项目以及工业互联网领军企业培育工作的支持力度。积极发挥财政资金、产业投资基金、风险补偿基金等撬动作用,引导社会资本支持全市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重点项目。(责任单位: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财政局、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市城投公司、蚌投集团、人行蚌埠市中心支行,各县、区人民政府)

(三)强化RC引育。吸引国家级工业互联网研究机构、国内优秀服务商来蚌落地、合作,引入一批工业互联网高端RC。促进产教融合,支持驻蚌高校、职业院校加强工业互联网相关学科建设,通过开展产学研合作,培养复合型、创新型工业互联网技术RC和面向生产一线的应用RC。加强与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等国家级研究机构战略合作,常态化、系统性组织开展工业互联网培训。支持企业招聘和引进工业互联网专业RC。(责任单位: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教育局、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各县、区人民政府)

(四)营造社会氛围。充分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健全政府、行业组织、产业联盟和第三方服务机构的合作机制,合力推动工业互联网发展。全方位加强工业互联网的宣传,加大对工业互联网的知识传播、案例分享、要素对接等工作力度,分行业、分层次加强对工业互联网赋能企业案例的宣传推广。开展与上海、青岛、深圳等工业互联网先行区的交流互动,参与或举办工业互联网论坛、大赛,积极营造工业互联网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责任单位:市工业互联网发展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九、淮南市工业互联网奖励补贴政策

 

淮南市建设5G应用示范园区。优先保障园区规划和年度用地指标,以及交通、能源、通信、标准厂房、RC公寓等基础配套。(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发改委、市经信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交通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淮南市支持重点5G产业应用。支持“5G+工业互联网”“5G+智能制造”“5G+车联网”“5G+能源互联网”“5G+文旅”等重点产业应用,培植5G应用重点支撑产业链,对在上述领域获得国家、省级试点示范、优秀产品、优秀案例及解决方案的,推荐申请省政策资金支持。给予一次性奖补100万元。(市经信局、市发改委、市公安局、市交通局、市文旅局、市财政局负责)

淮南市大力发展超高清视频产业。每年优选一批超高清视频显示器件、终端产品、内容供给、传输网络、应用推广项目,推荐申请省政策按关键设备购置额的10%予以补助,最高300万元优先向省推荐争取资金支持。对进入国家超高清视频应用示范的项目,给予一次性奖补100万元。加快提升超高清视频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对上一年度生产的符合国家或行业标准、年销售收入达到500万元的超高清视频创新产品,按年销售收入的10%给予奖补,最高300万元。(市经信局、市文旅局、淮南广播电视台负责)

淮南市鼓励实施技术改造。鼓励企业积极应用5G技术发展新型生产模式,培育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对符合条件的项目纳入省制造强省市制造强市工业强基设备补助和技术改造项目贷款贴息工业投资项目设备补助支持范围。(市经信局、市财政局负责)

 

十、2024-2024年淮北市支持工业互联网发展若干政策申报奖励补贴指南(相山区、杜集区、烈山区、濉溪县企业如果想要申报工业互联网政策奖补资金,可以直接联系小编咨询)

 

为全面推进我市工业互联网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培植壮大经济发展新动能,加快我市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政策。

一、淮北市支持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

淮北市培育各类工业互联网平台。重点培育一批跨行业跨领域综合型、行业特色型、区域特色型、专业技术型工业互联网平台,支持建设一批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对经省认定的行业特色型、区域特色型、专业技术型工业互联网平台给予100万元的一次性奖补;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给予50万元的一次性奖补。

淮北市推动企业上云上平台。引导企业将信息基础架构和业务系统向云端迁移,开展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运营管理、供应链协同等应用。对实施“深度上云”并通过淮北上云企业评定的企业,给予1万元的一次性奖补。

二、淮北市支持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

淮北市鼓励扩大5G基站建设规模。大力推进5G网络建设,推动工业企业与工业互联网服务企业广泛、高质量宽带接入,实现全市开发园区5G网络全覆盖。对基础通信运营企业年度投资建设、开通5G基站,并超额完成省政府下达目标的,每超额完成 1个5G基站,给予1万元一次性奖补,最高不超过20万元。

淮北市鼓励企业内网改造。支持企业以IPV6、工业PON、5G等新兴技术,以及新型工业智能网关、智能边缘计算设备等改造升级企业网络,对于设备及软件投入不低于100万元的内网改造项目给予不超过20%的奖补,最高不超过50万元。

淮北市支持标识解析体系建设。对市内建成并获批行业或区域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的建设运营单位,给予不超过其设备及软件投入20%的补贴,最高不超过200万元。

三、淮北市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

淮北市支持工业设备网络化技术改造。鼓励企业实施设备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技术改造,促进企业设备更新和智能化升级。对获得省支持的企业“三化”改造项目,市按省奖补资金最高1:1的额度给予配套支持。

淮北市支持标杆示范企业建设。对新获得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示范企业、工业互联网类试点示范企业和大数据产业发展试点示范项目,给予国家级50万元、省级30万元的一次性奖补。对新获得优秀工业APP和工业APP创新应用示范、工业APP优秀解决方案的企业,分别给予国家级20万元、省级10万元的一次性奖补。对获得省级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的企业分别给予50万元、30万元的一次性奖补。

淮北市支持企业数字化转型。支持企业对照国家数字化转型新型能力体系标准开展评估工作,对评估等级3A的企业,给予30万元的一次性奖补。

淮北市支持集成电路及新材料企业发展。支持集成电路产业“强链补链延链”。集成电路设计企业开展工程产品首轮流片,按不超过该款产品首轮流片合同或掩膜版制作合同金额的30%给予一次性奖补,单个企业最高300万元。支持基础材料及元器件企业发展。对集成电路、化合物半导体、微机电系统(MEMS)、功率器件产业链企业(含材料、装备、工具软件、设计、制造、封装、测试、配套服务等环节)上一年度购置关键研发设备及工具的,按不超过其实际购置额的10%给予奖补,单个企业最高200万元。鼓励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升规入库,对当年新增入库的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给予5万元一次性奖励。对其上一年度实施产业化项目并实际完成投资1000万元及以上的,按不超过项目关键设备购置额的10%给予奖补,单个企业最高2000万元。

淮北市支持5G+智能制造。围绕“五群十链”遴选5G与制造业融合应用示范项目,着力打造一批5G应用场景,实施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优秀解决方案,培育一批5G应用新业态新模式,每年发布市级“5G+工业互联网”场景应用示范项目,对获得省级场景应用试点示范的项目给予最高30万元的一次性奖补。对新认定的市级“5G+工业互联网”场景应用示范项目,择优给予最高20万元的一次性奖补。

四、淮北市支持工业互联网服务体系建设

淮北市建立市级工业互联网专家库。与工业互联网专业院所、双跨平台、国内知名工业互联网服务商、高等院校和企业合作成立淮北市工业互联网专家库,服务我市工业互联网服务体系顶层设计和项目评审。

淮北市建立工业互联网服务商资源池。加强资源池服务商动态管理,面向细分行业和中小企业提供服务。支持纳入我市工业互联网服务商资源池的服务商,对在我市注册子公司、年度服务本地企业20家以上且该部分服务收入不低于200万元的服务商,择优给予最高20万元的一次性奖补;鼓励服务商给予企业优惠减免。

淮北市加强工业互联网安全保障。鼓励工业互联网平台及云服务商、工业企业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完善网络安全管理体系,提升企业安全防护能力。支持工业企业和平台服务商开展工业互联网网络安全分类分级工作,对工业互联网安全系统建设示范项目择优给予最高20万元的一次性奖补。

淮北市加强工业互联网RC培养。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面向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开展工业互联网高层次研修培训。每年组织工业互联网专家面向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RC开展工业互联网素质培训。将工业互联网高层次RC纳入我市“相城RC计划”,加快引进一批“高、精、尖”工业互联网技术RC和科研团队来我市创新创业。根据国家和我省有关政策规定,对在工业互联网相关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领军RC予以褒扬、激励。

五、淮北市利用资本市场促进产业集群发展

淮北市支持工业互联网企业加快发展。摸排我市工业互联网标杆企业融资需求,推荐给金融机构开展融资对接。利用工业互联网的设备连接和智能管控优势,推广远程诊断、在线维护、设备租赁和抵押担保等服务新模式,鼓励发展订单、仓单、应收账款融资等供应链金融,支持符合条件的重点产业链供应链企业发行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公司债等,拓宽融资渠道。推进我市“专精特新”企业申请新三板挂牌,助力“专精特新”企业北交所上市。

探索设立市工业互联网产业投资基金,引导社会资本增加投入,重点投向工业互联网示范项目、工业互联网平台、解决方案服务商等,促进资本、技术和项目在我市加快集聚。鼓励有实力的工业互联网企业上市,以“股”或“债”等形式做大产业链上下游投资。

本政策自公布之日起30日后施行,有效期至2024年12月31日。本政策与其他优惠政策重复或交叉的,按从高原则执行,不重复享受。鼓励县区根据地方实际给予叠加奖补。本政策由市经济和信息化局负责解释。

 

十一、2024-2024年马鞍山市支持智能制造及工业互联网发展若干政策 (雨山区、博望区、花山区、当涂县、含山县、和县企业如果想要申报工业互联网政策补贴资金,不妨联系小编咨询)

 

为加快我市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提升智能制造水平,推动工业互联网在更广范围、更深程度、更高水平上应用与发展,制定以下政策。

一、支持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

支持各类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重点培育一批行业特色型、区域特色型、专业技术型工业互联网平台。每年择优选取不超过5个、投资额不低于100万元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项目,按平台投资额的20%给予最高不超过200万元的奖补。对于当年纳入国家级、省级试点示范的工业互联网平台项目,分别给予企业一次性50万元、30万元的奖励。

大力培育引进优质专业服务商。对新入选工业互联网安徽资源池的服务商,给予一次性奖励20万元,对市场前景好、产业升级带动作用强、地方经济发展支撑力大的重大落地项目,按“一事一议”“一企一策”确定扶持政策。建立马鞍山市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服务商资源池,对纳入资源池、年度服务本地企业10家以上且相关服务年度收入在100万元(含)以上的企业,按照该部分年度服务收入的10%给予最高不超过10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

夯实工业互联网应用基础。市级每年选取1—2个重点行业,支持载体自行开展工业互联网应用基础建设。通过政府采购选择有能力的优秀服务商,为行业内工业企业提供工业数据采集、汇聚和应用服务,助推企业实现生产可视化,提升管理水平,为工业互联网发展提供支撑。经过市级备案后,由各县区、开发园区负责该项目的开展、申报、兑现工作,市级验收通过后,按照每户企业设备及软件投入的50%(每户企业最高不超过20万元)给予载体一次性奖补,具体奖补办法由市经信局牵头另行制定。该条款与技术改造、智能化改造、机器人购置等相关政策不重复享受。

拓展工业互联网场景应用。鼓励工业互联网服务商面向重点行业与典型场景,打造和推广整体解决方案和集成技术产品。支持一批5G和工业互联网典型场景、新模式示范应用、优秀解决方案,对当年新认定的国家级、省级试点示范项目,分别给予企业一次性50万元、30万元的奖励。

二、支持企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

打造智能制造标杆示范企业。大力推进智能装备和技术在工业领域的推广应用,鼓励重点行业的龙头企业实施智能化生产,对当年认定的市智能制造标杆示范企业,按照设备投资额15%的标准给予一次性补助,单个项目的补助金额不超过2000万元,奖励资金由市与县区、开发园区按1:1分担。

支持企业进一步提升智能化水平。鼓励企业开展数字化生产线、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等智能化改造,对软硬件投资额500万以上项目,待项目正式投产后,按不超过项目设备和软件投入的10%给予资金支持,最高不超过300万元,与技术改造、智能化改造、机器人购置等相关政策不重复享受。开展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和数字化生产线认定,对市级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数字化生产线分别给予20万、10万、5万元奖励。

免费开展诊断服务。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选择国内优质智能制造服务商,依托其优势资源及专业能力,结合企业智能化现状,分行业、分类型、分层次开展智能制造线下诊断。工厂级诊断服务费不高于10万,车间级诊断服务费不高于5万,生产线级诊断服务费不高于3万,力争3年内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覆盖。认定办法由市经信局牵头另行制定。

支持发展机器人。对在我市注册且列入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业机器人行业规范条件》目录的规模以上机器人生产企业,按照其年销售收入较上年度增量部分的1%给予补助,单个企业最高不超过50万元。除省机器人奖补资金外,对年度购置10台及以上工业机器人(自由度≥4)的企业,按购置金额的10%给予一次性奖补,对年度购置10台以下工业机器人(自由度≥4)的企业,按购置金额的8%给予一次性奖补,单个企业最高不超过50万元。对新认定的机器人省级新产品、工业精品、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按该产品一个自然年度内销售额的5%给予奖补,单个企业最高不超过50万元。

提升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力。支持企业对照国家数字化转型新型能力体系标准开展评估工作,对评估等级在2A、3A、4A、5A的企业,分别给予一次性奖励10万元、30万元、50万元、100万元。

三、支持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

支持5G网络建设。对基础电信运营企业实际运营的采用独立组网(SA)模式建设的5G基站,按照基站每年实际产生用电费用的20%给予补贴,每年单个企业补贴上限300万元。

推动企业内网改造升级。支持工业企业运用5G 、TSN(时间敏感网络)、工业PON(无源光网络)等新型网络技术改造建设企业内网。对于投入不低于100万元的内网改造项目给予设备及软件投入20%的一次性奖补,单个企业最高不超过50万元。

支持工业互联网创新服务载体建设。鼓励各地依托优势产业园区,联合知名工业互联网服务商、行业龙头企业、科研机构,建设一批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体验中心、推广中心、公共服务平台、联合实验室、实训基地等,择优按照设备及软件投入的20%给予一次性奖补,最高不超过500万元。支持有条件的地区打造协同效应显著、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工业互联网发展示范区,对入选省级工业互联网发展示范区的,给予一次性200万元的奖励。

支持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建设。对获批行业或区域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的建设运营单位,按其设备及软件投入的20%给予一次性奖补,最高不超过300万元。

四、支持工业互联网RC培养

加大RC引进培育力度。支持在马高校、职业学院加强相关学科建设,增设工业互联网RC紧缺专业,定向培养更多工业互联网产业RC。支持相关领域技术RC和科研团队来我市创新创业,将智能制造与工业互联网领域专业技术RC纳入市RC重点工程支持,在同等条件下按照急需紧缺专业RC给予相应补贴。开展专题业务培训。每年安排100万元专项资金,依托马鞍山市企业家学院、第三方专业培训机构等,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面向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RC开展专题培训,进一步更新业务知识,提高思想认识,营造发展氛围。

五、支持工业互联网安全体系建设

鼓励工业互联网平台及云服务商、工业企业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完善网络安全管理体系,提升企业安全防护能力,与省级工业互联网安全态势感知平台开展对接。支持引进一批安全可靠、自主可控的软硬件企业在我市落户,建立本地化安全服务体系。

本政策由市经济和信息局会同市财政局等单位负责解释并制定具体实施细则或申报服务指南。政策中的奖补资金除明确由市与县区、开发园区按1:1分担外,均由市级财政承担。

 

十二、铜陵市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4年)

 

为深入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战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工业互联网建设及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的决策部署,以工业经济倍增目标引领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以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支撑我市工业经济倍增,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思路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以激发制造业创新活力、发展潜力和转型动力为重点,以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为主线,推动工业互联网在更广范围、更深程度、更高水平上融合创新,增强工业互联网产业供给能力,全面赋能制造强市,支撑工业经济倍增,为建设“四创两高”现代化幸福铜陵注入强力动能。

二、发展目标

到2024年底,工业互联网建设量质并进,新模式、新业态普遍推广,智慧园区建设成效显著,重点行业管控水平、企业生产效率显著提高。

——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建成5G基站2500个以上,实现5G网络覆盖全工业企业区域,改造优化重点工业区域的企业内外网络基础设施,形成一批可复制的企业内外网络升级改造典型模式。

——平台建设取得突破。在铜基新材料、精细化工、电子信息等领域力争培育3个以上具有较强影响力的行业级、区域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引导支持重点企业打造10个以上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

——融合应用加速普及。培育智能制造新模式新技术推广应用试点项目,打造10家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企业,培育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50家以上,打造基于“5G+工业互联网”典型应用场景10个以上,形成一批特色鲜明、亮点突出、可复制可推广的行业应用标杆。

——赋能企业成效明显。每年滚动实施50项亿元以上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项目,促进产品、企业、产业全面升级。推动500家以上中小企业“上云用平台”。完善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标识应用普及程度明显提升,实现重点骨干企业全覆盖,标识注册量突破2亿条。

——智慧园区不断完善。加强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各类开发区、高新区、特色小镇、小微企业园、特色行业集群中的应用,推进园区数字化、智能化建设,实现省级以上开发区智慧园区建设全覆盖。

——产业生态更加健全。构建开放共享的工业互联网产业生态体系,培育具有行业影响力的解决方案供应商和服务商,形成一批工业互联网典型服务产品和解决方案,建立工业互联网服务商资源池。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加强产学研用合作,增强工业互联网专业服务能力。

三、重点任务

(一)实施“强基础”行动

1.推动工业企业网络升级。大力推进高速光纤网络建设,加速推动5G基站建设,实现5G网络覆盖全工业企业区域。支持企业结合IPv6、5G、TSN(时间敏感网络)、工业PON(无源光网络)等技术,开展针对生产设备与系统的内网改造,持续推进工业互联网“入车间、连设备”,推动信息技术(IT)网络与生产控制(OT)网络融合,满足智能工厂与互联网、其他工厂、云端应用等各类外部网络的接入。(责任单位:市数据资源局、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县区人民政府、铜陵经开区管委会)

(二)实施“建平台”行动

2.建设行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支持我市铜基新材料、精细化工、电子信息等行业龙头企业建设行业特色型工业互联网平台,力争实现特色产业集群工业互联网平台全覆盖。鼓励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上平台、用平台,推动行业数据流通和开发利用,提升制造企业快速响应和柔性高效的供给能力,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实现生产方式和商业模式创新。在铜基新材料行业,重点实现大宗工业原材料集采、供应链协同、智能冶炼生产、智能安全环保等功能;在精细化工行业,重点实现物流供应链服务、数字孪生建模、智能工艺优化等功能;在电子信息行业,重点实现智能化生产、数字化管控、生产能力共享等功能。(责任单位: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数据资源局,县区人民政府、铜陵经开区管委会)

3.建设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支持信息化基础较好的企业建设和推广“工业大脑”“能源大脑”“智慧矿山”等工业互联网平台模式,建成一批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加强危化品、矿山安全等管控。以平台数据为支撑,整合生产制造、经营管理、产销协同等各环节要素资源,实现工业数据全生命周期的采集、感知和集成应用,实现工艺流程改造和要素优化配置,提高企业安全生产水平,促进企业降本增效提质。(责任单位: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数据资源局、市应急局,县区人民政府、铜陵经开区管委会)

4.完善工业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丰富完善“铜陵政企通”云服务智慧平台、铜陵工业经济综合服务平台等公共服务平台功能,为我市企业提供政策咨询、融资对接、供需对接等服务。积极引入海尔卡奥斯、忽米网等优秀工业互联网平台,为我市企业提供数字化诊断、能力共享、系统解决方案等服务,实现产业生态云服务的资源汇聚,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责任单位: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数据资源局、市民营经济促进局、市地方金融局监管局,县区人民政府、铜陵经开区管委会)

(三)实施“用平台”行动

5.推动企业“上云用平台”。持续开展“企业上云”行动,加快企业设备登云、业务登云、数据登云,推动大中型企业将信息基础架构和应用系统向云上迁移,实现业务系统和工业生产设备“上云用平台”;推动小微企业使用成熟的云存储、云桌面、云设计、云管理等应用服务,降低企业信息系统构建成本。鼓励企业使用“铜陵政企通”平台等现有公共服务平台,充分利用平台各类资源要素,拓展服务和消费市场,进一步降低运营成本,提升效益。(责任单位:市数据资源局、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民营经济促进局,县区人民政府、铜陵经开区管委会)

6.推动大中小企业分层次应用。利用工业互联网赋能中小企业梯度培育,对小进规企业,推进集中采购,降低成本,加强资源匹配,促进RC设备资源共享。对高成长型小微企业,开展管理咨询诊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对小巨人企业,开展设备状况能耗控制实时监控管理、产品生产制造可视化管理、大数据分析助力智能决策等,促进企业提质增效。鼓励已建立工业互联网平台的龙头企业开放共享优势资源,为中小企业提供数据资源、技术平台以及产业化转化的渠道,支撑中小企业创新,促进中小企业专注细分领域,打造“专、精、特、新”企业,形成“龙头企业+孵化”的共生共赢生态。(责任单位: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县区人民政府、铜陵经开区管委会)

7.组织开展工业互联网诊断。每年遴选一批有诊断需求的企业,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遴选优秀工业互联网服务商,深入企业现场开展诊断服务,通过多场景分析,剖析生产难点,帮助企业解决在“上云用平台”过程中出现的“不敢用、不会用、低效用”等问题,为企业提供数字化解决方案,帮助企业快速找准升级改造方向。到2024年,实现规上工业企业互联网诊断全覆盖。(责任单位: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县区人民政府、铜陵经开区管委会)

8.加强推广标识解析应用。提升铜陵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的服务能力,推动标识解析在重要产品追溯、全生命周期管理、供应链管理、数字资产共享与交付、一物一码标识结算、防伪防串货等方面的应用,将“信息孤岛”转变成基于统一标识的信息,实现设计、生产、市场、售后信息的全面数字化与交互,提升企业知识价值与共享,优化产品开发与业务流程,降低管理成本。到2024年,实现标识解析在主导产业、重点骨干企业的普遍应用。(责任单位:市数据资源局、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四)实施“树标杆”行动

9.打造工业互联网标杆示范。依托铜基新材料、精细化工、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等特色产业,全面提升企业研发设计、工艺仿真、生产制造、设备管理、产品检测等环节的智能化、数字化水平,实现全流程动态优化和精准决策,推进可视化管理模式普及,努力建设一批国家级、省级试点示范项目。深入开展两化融合贯标体系建设,引导企业对照国家数字化转型新型能力体系标准开展对标、评估、诊断,提升企业数据集成应用能力。到2024年,在各主导产业形成具有示范推广价值的典型经验和通用解决方案。(责任单位: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数据资源局,县区人民政府、铜陵经开区管委会)

10.建设工业互联网示范园区。鼓励市内基础较好的园区结合区域特色和产业优势,深度融合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与园区智慧化建设、产业发展,从信息基础设施、数字化管理服务和企业数字化等方面促进园区建设管理精细化、服务功能专业化,实现园区重点行业管控全覆盖,构建园区智慧化产业生态体系,打造协同效应显著、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工业互联网发展示范基地。(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数据资源局,县区人民政府、铜陵经开区管委会)

(五)实施“育生态”行动

11.构建创新服务生态体系。充分发挥铜陵市工业互联网产业协会、5G+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在促进交流、服务企业方面的作用。支持产学研合作建设工业互联网创新平台,围绕共性需求和行业痛点开展协同创新。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分离信息部门,组建成立独立运营的工业互联网企业,培育一批本土工业互联网服务商。依托“双招双引”增量提质,引进一批优秀的工业互联网服务商、平台运营商等软件企业。(责任单位: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数据资源局、市科技局、市招商服务中心,县区人民政府、铜陵经开区管委会)

12.加强工业互联网载体建设。围绕企业数字化转型、云计算大数据、工业互联网等信息服务产业,建设多层次软件孵化园、众创空间和软件园区,为工业互联网发展和应用提供支撑。支持工业互联网平台展示体验和推广服务中心、创新中心、工业互联网教育实训科普基地等载体建设,对外提供应用推广、教育培训、创业孵化、决策支撑等服务。(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数据资源局、市科技局、市教体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县区人民政府、铜陵经开区管委会)

13.培育工业APP和行业应用解决方案。支持龙头骨干企业总结提炼自身数字化转型升级过程中的应用经验,形成工业设备升级、智慧产线改造、工艺流程优化、电商营销服务等行业应用解决方案。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开发一批面向生产流程优化、产品质量分析、设备预测性维护、供应链协同等应用场景的工业APP。支持研发设计工具和运营管理软件云化改造,实现工业技术、知识、经验、能力软件化应用和平台化共享,推动工业APP向工业互联网平台汇聚。(责任单位: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商务局,县区人民政府、铜陵经开区管委会)

(六)实施“保安全”行动

14.强化工业互联网安全防护能力。鼓励工业企业围绕工控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和系统抵御渗透、攻击、窃密等方面,提升主动防御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加快培育工业互联网安全骨干企业,增强数据安全服务。推动工业互联网数据接入安全、平台安全、访问安全等相关核心技术发展,促进工业防火墙、工业网闸、加密隧道传输、平台入侵实时监测、网络威胁防护等技术的推广应用,支持安全咨询、运维、技术研发等相关服务企业形成产业规模。引进一批安全可靠、自主可控的软硬件企业在我市落户,建立本地化安全服务体系。(责任单位:市委网信办、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数据资源局、市公安局、市招商服务中心)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充分发挥市推进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牵头抓总作用,顶格谋划推进全市工业互联网发展相关重大工作,凝聚各级各部门力量,协调解决有关重大问题,研究设立工业互联网发展指标,并纳入相关目标考核。县区人民政府、铜陵经开区管委会要建立相应工作机制,因地制宜研究制定工作方案,明确责任分工,强化政策措施,形成推进合力。(责任单位:市推进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县区人民政府、铜陵经开区管委会)

(二)加强要素保障。工业互联网发展奖补政策按照新增涉企政策绩效评审和财政承受能力论证等相关规定执行,坚持总量控制的原则,并纳入工业转型升级专项资金支持范畴。加强金融等要素保障,优化投融资环境,降低工业互联网企业融资成本,引导各类投资基金向工业互联网领域倾斜。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制定政策,依法依规为工业互联网技术、业务和应用创新提供贷款服务。支持土地、能耗等指标向工业互联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倾斜。(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数据资源局、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发展改革委,县区人民政府、铜陵经开区管委会)

(三)加强氛围营造。积极举办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现场交流、技术对接及宣贯培训等活动,邀请智能制造领域专家、试点示范企业代表进行经验交流,提高企业工业互联网的知悉度和意识水平,营造发展工业互联网的良好氛围。组织我市企业管理人员及有关部门赴先进地区学习考察不同行业数字化转型、智能化改造效果明显的试点示范企业,开展合作交流。(责任单位: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数据资源局,县区人民政府、铜陵经开区管委会)

(四)加强RC引培。依托本市各项RC引进培育计划,充分发挥RC政策的作用,大力引进和培育工业互联网产业领域专业RC。加大工业互联网产业专业技术RC和企业经营管理RC培训力度,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的知识水平和工作能力。支持高等院校、职业院校加强工业互联网相关学科专业建设,鼓励产教深度融合,推动企业和高校联合建立RC培养基地,开展专项培训,培养一批跨学科、复合型、具有实际操作技能的工业互联网RC。(责任单位:市RC办、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教体局)

(五)加强合作交流。依托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开展区域合作交流,积极争创“长三角工业互联网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中的“标杆区”。支持本市高校、企业和服务商与国家级研究机构、大院名校和产业联盟开展合作,构建政府、联盟、企业等多层次沟通机制,共同推进铜陵工业互联网发展。(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数据资源局、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十三、亳州市推进工业互联网建设工作方案

为加快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升级,助力实施“六一”战略,加快建设现代化美好亳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关于加快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的有关要求,以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为目标,立足中医药、白酒、轻纺等我市基础产业,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拓展融合应用,逐步健全产业生态,加快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升级改造步伐,深化企业“上云用数赋智”,全力推动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构建“1+1+3+N”的工业互联网体系,加快赋能制造强市,为我市“六一战略”实施提供有力支撑。
二、建设目标
到2024年底,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产业融合应用加速普及,安全保障能力显著增强,逐步建成具有亳州特色的工业互联网生态体系,赋能亳州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明显。
——新型基础设施更加完善。推动IPv6网络改造,加快5G和千兆光网的城乡覆盖及企业内网改造。建成1个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力争注册量突破5000万条,形成5个以上标识解析典型应用案例。推进工业大脑建设和3个重点行业工业数据标准建设,分步开展平台互联网互通和应用推广工作,全面提升基础设施支撑服务产业链绿色化、数字化发展水平。
——平台建设长足进步。推广应用1个工业互联网综合服务平台,实现1000家企业注册工业互联网综合服务平台,500家企业参加线上诊断,100家服务商入驻平台。建成中医药产业互联网平台,实现不低于1000家中医药全链条企业入驻。建成白酒行业“双跨”平台,实现不低于3000家企业入驻。建成装备制造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培育10家具有示范效应的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形成多层次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
——融合应用加速普及。打造20个“5G+工业互联网”典型应用案例,数字化管理、平台化设计、智能化制造、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服务化延伸等新模式、新业态广泛普及。
——赋能中小企业成效明显。聚集一批面向中小企业的数字化服务商,实现全市深度上云企业达2000家,上平台企业2000家,面向2000名专业技术RC和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开展工业互联网素质提升培训。
——安全保障水平明显提升。基本建成全市工业互联网安全保障体系,推动全市10家企业实施工业互联网网络安全分类分级管理。
——生态体系更加健全。建成工业互联网运营中心,为企业建平台、上平台、用平台提供支持,为政府服务企业、园区、产业集群提供支撑。引入培育一批具有行业影响力的解决方案供应商和服务商,充分发挥科研院所、行业协会作用,加强产学研用合作,持续增强工业互联网产业服务能力。
三、建设内容

根据我市产业实际,按照“1+1+3+N”的整体框架推进工业互联网建设发展,建设一个工业大脑,推广应用一个工业互联网综合服务平台,基于特色产业建设三个行业级平台、“N”个企业级平台,系统化推进企业“上云用数赋智”,助力企业高效率、高质量数字化转型,构建亳州工业互联网生态体系。

(一)建设“1”个工业大脑。建设涵盖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和服务的工业大脑,为政府决策、产业赋能和企业管理提供全方位、一体化服务。集约建设具备云、网、安、数、采、智能力的高水平工业互联网数据中心;搭建集成政策宣贯、金融服务、资源互通、政策兑现等功能于一体的企业综合服务平台;挖掘工业互联网汇聚数据价值,与政务数据、经济数据融合应用,建设为政府决策和企业经营管理提供有效支撑的决策分析平台;组建具备运营、用户体验、专业培训三大能力的工业互联网运营中心。
(二)推广应用“1”个工业互联网综合服务平台。加强工业互联网综合服务平台宣传推广,积极引导企业注册,组织企业利用平台开展线上诊断工作。
(三)建设“3”个行业级平台。依托我市中医药、白酒、装备制造等产业优势,结合产业市场、流程、工艺特色,建设中医药产业互联网平台、白酒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和装备制造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3大平台,深化设计应用场景,助力企业敏捷、高效数字化转型和产业高质量发展。
(四)建设“N”个企业级平台。支持一批具有一定经济实力和数字化基础的企业,完善企业数字化体系,推进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
四、重点任务
(一)网络基础提升行动。
1.推进工业互联网外网建设。支持基础电信企业加强宽带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动IPv6(互联网协议第6版)网络改造。加快5G和千兆光网建设,实现5G和千兆光网全面覆盖城区、乡镇和部分农村地区。(责任单位:市数据资源局,各基础电信企业,各县区人民政府,亳州高新区管委会、亳芜现代产业园区管委会)
2.推进企业内网改造升级。鼓励企业与基础电信企业深度合作,利用5G、全光纤改造工业互联网内网,形成一批可复制的典型模式。支持企业建设基于5G、TSN(时间敏感网络)、工业PON(无源光网络)、窄带物联网(NB-IoT)、软件定义网络(SDN)等关键技术的内网,加强生产要素连接,实现生产设备广泛互联和数据流通。(责任单位: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数据资源局,各基础电信企业,各县区人民政府,亳州高新区管委会、亳芜现代产业园区管委会)
3.加快标识解析体系建设。加快推进中药产业标识解析二级节点申报建设,推动建立行业统一的产品标识和编码体系,建成1个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基于该节点推动数据跨企业、跨行业、跨领域互联互通。加强标识解析技术创新应用,推进标识解析服务在工业生产的全业务、全流程、全产业链上的创新应用,推动标识+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标识+防伪溯源、标识+网络化协同、标识+设备云监管等方面的创新应用,力争注册量突破1亿条,形成5个以上标识解析典型应用案例。(责任单位: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数据资源局)
4.推进数据标准建设。制定重点行业工业大数据标准,探索建设工业互联网大数据登记(确权)中心,融入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体系。通过数据标识、数据确权、数据登记在中医药、白酒等行业的推广应用,逐步实现产业链数据的统一管理和使用,推动重点产业链数据互通、流转,实现产业链数字增信和产业链金融的融合创新。(责任单位:市数据资源局、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5.推进工业大脑建设。依托我市“城市大脑”基础与工业互联网综合服务平台融合应用,建设我市工业大脑。建设机架不少于50组、云资源能力不低于10000核,具备云、网、安、数、采、智能力的高水平工业互联网数据中心。制定工业大数据标准,促进数据互联互通,实现对数据的统一管理和使用。依托工业互联网数据中心,建立健全云网一体化运营体系,为企业上云提供本地化、云网融合、安全可信的云服务。搭建决策分析平台,挖掘工业互联网汇集数据价值,建立一系列数据分析模型,为政府决策、企业经营管理提供支撑。搭建工业互联网服务平台,联通政府与企业,为企业提供集政策宣贯、金融服务、资源互通、政策兑现等全方位、一体化服务。推进工业大脑与各工业互联网平台互联互通。(责任单位: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数据资源局)
(二)平台体系赋能行动。
6.加快工业互联网综合服务平台推广应用。利用培训讲座、宣介会等方式,加强宣传推广,积极引导企业注册使用平台。组织企业利用平台开展线上诊断,为企业生产经营“把脉问诊”。加快工业互联网综合服务平台数字工具包深度应用,帮助企业实现高质量数字化转型。(责任单位: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各县区人民政府,亳州高新区管委会、亳芜现代产业园区管委会)
7.推动行业级平台建设。依托我市现有中医药电子商务和产业数字化基础,培育中医药产业互联网平台,推进线上线下交易融合促进,构建全渠道、全要素、全生命周期、全链条的供应链管理体系,构建深度关联、跨界融合、开放协同、利他共生的中药产业新生态。支持白酒企业探索以白酒行业为核心的“双跨”平台建设,对接工业互联网综合服务平台,全面赋能行业上下游、亳州市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支持装备制造企业与工业互联网服务企业合作,从企业内部数字化赋能入手,建成装备制造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推动平台逐步向行业上下游和中小型装备制造企业覆盖。加强与研究院所合作,推进各平台与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对接,力争打造国家工业互联网行业分中心。(责任单位: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数据资源局,各县区人民政府,亳州高新区管委会、亳芜现代产业园区管委会)
8.推进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建设。鼓励具有一定经济实力和数字化基础的企业,整合研发、设计、生产、销售、物流、售后全环节信息化应用,实现工艺流程改造和要素优化配置,搭建一批具有行业影响力和区域竞争力的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责任单位: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数据资源局,各县区人民政府,亳州高新区管委会、亳芜现代产业园区管委会)
9.推进中小企业上云上平台。加强面向中小企业的上云培训,鼓励企业与低成本、高效率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开展供需对接活动,提高企业管理者对上云的认识水平和应用能力,引导中小企业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运营管理、供应链协同等关键工序向云平台迁移,优先培育、宣传和推广一批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等先进信息技术实现提质、降本、增效的典型案例,推动更多企业上云上平台。(责任单位: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各县区人民政府,亳州高新区管委会、亳芜现代产业园区管委会)
(三)融合应用深化行动。
10.加快企业“四化”改造。支持具有一定数字化基础的企业,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为手段,深入推进新一轮大规模技术改造,推动企业设备更新和技术升级,扩大制造业有效投资。引导企业对照国家数字化转型新型能力体系标准、工业数据分类分级指南等开展对标、评估、诊断,强化数据管理水平。高标准培育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加快工业机器人和工业人工智能推广应用。(责任单位: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发展改革委、市数据资源局,各县区人民政府,亳州高新区管委会、亳芜现代产业园区管委会)
11.深化“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支持企业开展5G专网建设和应用创新,加快“5G+工业互联网”典型应用的示范推广,辐射到更多实体经济行业和领域。重点推动亳州高新区和亳芜现代产业园区,以中医药制造和白酒制造集群为载体,加快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以及资本、技术、RC等资源要素聚集,创建“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先导区。(责任单位: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发展改革委、市数据资源局,各县区人民政府,亳州高新区管委会、亳芜现代产业园区管委会)
12.加强新模式创新推广。以开展设备智能控制、生产管理优化、产品质量检测、柔性化生产、供应链协同、设备预测性维护、备件备品管理等应用切入点,鼓励企业开展平台化设计、智能化制造、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服务化延伸、数字化管理等新模式创新应用,形成一批可推广可复制的典型模式和应用场景。(责任单位: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各县区人民政府、各园区管委会)
13.加快一二三产业融通发展。加快推进工业互联网向各行业、多领域拓展应用,提升一二三产协同发展水平。支持有能力的农业装备企业探索装备制造、农业生产、农产品销售全产业链一体化发展模式。支持服务业多业态融合发展,引导服务业企业基于工业互联网的先进生产模式、资源组织方式,创新管理和服务能力,实现供应链、营销链等一体化整合,促进先进的生产组织模式、资源分配方式和经营管理方式等广泛应用,用数据驱动价值链转型升级。(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商务局、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14.培育高质量工业APP。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建设行业通用工业APP和企业专用工业APP。鼓励工业互联网云服务商与工业企业合作,面向重点行业与典型场景,打造和推广整体解决方案和集成技术产品。鼓励工业互联网解决方案提供商开发和推广平台化、组件化的工业互联网行业系统解决方案。(责任单位: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数据资源局)
(四)安全保障强化行动。
15.落实国家工业互联网企业网络分类分级管理、网络安全等级保护等要求,建设亳州工业互联网安全保障体系,强化企业安全主体责任,推动企业实施工业互联网网络安全分类分级管理,完善工业互联网安全评估机制。联动省级工业互联网态势感知平台,提升工业互联网信息安全态势感知、应急处置、安全防护等能力。(责任单位: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数据资源局)
(五)生态体系构建行动。
16.建设区域工业互联网运营中心。依托亳州市工业互联网数据中心和工业互联网综合服务中心,联合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和企业,共建工业互联网运营中心,打造集成展示体验、RC培训、应用推广、成果转化、生态聚集等功能的创新服务载体,形成工业互联网智库,推动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普及,完善工业互联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责任单位: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数据资源局、市投资促进中心)
17.加快工业互联网应用推广。引导有条件的企业在工业互联网公共服务领域、行业应用领域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应用标杆,加大推广应用力度。加快提升各园区新型基础设施支撑能力和融合创新引领能力,做大做强主导产业链,完善配套支撑产业链,壮大产业供给能力。重点推动各园区以中医药和白酒产业集群为载体,加快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以及资本、技术、RC等资源要素聚集,加大应用推广力度,打造工业互联网示范应用区。(责任单位: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发展改革委,各县区人民政府,亳州高新区管委会、亳芜现代产业园区管委会)
五、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坚持顶格倾听、顶格协调、顶格推进,成立以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为组长,分管负责同志为副组长,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数据资源局、市药业发展促进局等市直相关单位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领导小组,顶格谋划推进工作,推动工业互联网建设应用。建立市县联动机制,推动各县区、工业园区结合特色行业,推广应用双跨、行业级和区域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
(二)加大政策支持。积极宣传省级工业互联网补贴政策,支持和指导企业按照要求完善工业互联网体系,申报省级工业互联网、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数字化工厂和智能车间相关政策奖励。统筹工业强市等相关政策,加大扶持力度,对各类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数字化转型全链条以及“四化改造”的市场主体给予支持。积极拓宽企业工业互联网建设融资渠道,大力引导金融机构、社会资本等支持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鼓励各县区、园区设立专项资金,重点向工业互联网领域倾斜。
(三)强化智力支持。成立以政府部门、高校、基础电信企业、工业企业工业互联网技术专家为成员的工业互联网智力支撑小组,为政府决策、企业工业互联网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加强RC队伍建设,重点培育工业互联网产业领域专业型、复合型RC,支持高等院校、职业院校加强工业互联网相关学科专业建设。大力开展“双招双引”工作,积极引进一批工业互联网领域的高水平专家和高层次RC。加大企业经营管理及技术人员培训力度,常态化举办多层次、多类别的工业互联网专题培训班,传播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理念,开展业务知识培训和政策解读,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的知识水平和工作能力。

 

十四、宣城宁国市支持工业互联网发展若干举措申报奖励补贴细则

 

为加快推进我市工业互联网建设,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推动全市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制定本政策。
一、宣城宁国市支持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
1.宣城宁国市培育各类互联网建平台。重点培育行业级、区域级工业互联网平台,支持建设一批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对经省认定的行业级、区域级工业互联网平台给予100万元一次性奖励,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给予20万元一次性奖励。
2.宣城宁国市支持企业上云用平台。支持中小企业在数字化改造、信息化建设和智能化生产的基础上,将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运营管理等核心业务上云,给予数据上云企业上云总投入的50%奖励,最高20万元。分别给予购买、租用互联网平台的每家企业每个账户1000元、500元一次性奖励,最高不超过2万元。
二、宣城宁国市支持企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
3.宣城宁国市提升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力。支持企业实施信息化系统建设,对企业购买ERP、MES、PDM、PLM等工业软件的,按软件投入的10%给予最高50万元奖励。支持企业对照国家数字化转型新型能力体系标准开展评估工作,对省评估认定等级为2A、3A、4A、5A的企业,分别给予5万元、10万元、20万元、3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对获得宣城市工业互联网标杆企业、互联网示范企业分别给予10万、5万元一次性奖励。
4.宣城宁国市支持企业智能化改造。支持企业在产品研发、生产控制、经营管理、物流营销等各环节加大新技术、新装备应用,对新认定的省级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市级数字化生产线,分别给予50万元、30万元、20万元一次性奖励。
三、宣城宁国市支持工业互联网场景应用
5.宣城宁国市开展智能制造诊断服务。原则上每年安排100万元专项资金,聘请第三方诊断机构组织专业技术团队,免费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开展工业互联网诊断服务。针对企业现有情况及实际需求,分析企业在实施数字化应用、智能化改造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对标诊断,形成诊断报告。
6.宣城宁国市拓展工业互联网场景应用。鼓励工业互联网服务商面向重点行业与典型场景打造和推广整体解决方案和集成技术产品。每年认定一批工业互联网动态场景。支持工业互联网典型场景、优秀解决方案,给予一次性奖励20万元。
四、宣城宁国市支持工业互联网安全体系建设
7.宣城宁国市鼓励工业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完善网络安全管理体系,提升企业安全防护能力。支持工业企业开展工业互联网网络安全分类分级工作,给予项目投资10%的奖励,最高20万元。
五、宣城宁国市支持工业互联网RC培养
8.宣城宁国市支持职业学校加强相关学科建设,定向培养更多工业互联网产业RC。每年安排20万元专项资金,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面向企业专业技术RC和管理人员开展工业互联网研修培训,提升专业能力水平。
六、附则
市经信局组织资金申报及审核,提请市政府研究批准后,根据预算安排由受益财政承担奖励资金,市经信局负责政策兑现。如与本级奖励政策内容重复,按照就高不就低的原则不重复享受。涉及称号类补助的,实行“免申即享”。本文件自发布之日执行,有效期2年,由市经信局负责解释。

 

十五、宿州市支持工业互联网发展若干政策申报奖励补贴细则

 

为深入实施工业强市发展战略,加快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促进我市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制定以下政策。

一、宿州市支持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

宿州市推进跨行业跨领域综合型、行业特色型、区域特色型、专业技术型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支持建设一批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对获评的国家级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给予最高不超过1000万元的奖补;对行业、区域、专业型工业互联网平台,给予最高不超过500万元的奖补,对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给予一次性奖补60万元。(责任单位: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财政局)

宿州市支持中小企业在数字化改造、信息化建设和智能化生产的基础上,将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运营管理等核心业务上云,培育一批优秀平台及云服务商。依据上云星级,给予深度上云企业不超过上云总投入的50%予以奖补,最高不超过30万元;按照服务星级上云企业的数量,对优秀平台及云服务商,给予最高不超过50万元的奖补。(责任单位: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财政局)

二、宿州市支持企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

宿州市鼓励企业实施设备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技术改造,按照项目设备购置额的8%给予奖补,最高100万元。(责任单位: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财政局)

宿州市对通过国家数字化转型新型能力体系评定、等级为L3(流程级)、L4(网络级)、L5(生态级)的企业,分别给予25万元、35万元、50万元的一次性奖补。(责任单位: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财政局)

宿州市支持企业开展智能化改造,加大智能制造装备、先进信息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在产品研发、生产控制、经营管理、物流营销等各个环节的应用,建设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对企业新认定的省级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分别给予30万元、15万元一次性奖励。(责任单位: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财政局)

三、宿州市支持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

宿州市支持以IPv6、工业PON、5G等技术,以及新型工业智能网关、智能边缘计算设备等改造升级企业网络,每年针对一批改造良好的企业,给予一次性奖补30万元。(责任单位: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财政局)

宿州市对已建成的标识解析二级节点项目,按照不超过项目投资额30%的比例给予一次性奖补,最高300万元。(责任单位: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数据资源局、市财政局)

宿州市面向我市特色产业,支持建设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体验中心、应用推广中心等服务载体,服务本地特色产业,按照不超过投资额20%的比例给予一次性奖补,最高300万元。(责任单位: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财政局)

四、宿州市拓展工业互联网场景应用

宿州市鼓励工业互联网服务商面向重点行业与典型场景打造和推广整体解决方案和集成技术产品。每年认定一批工业互联网动态场景。支持工业互联网典型场景、优秀解决方案,给予一次性奖励30万元。(责任单位: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财政局)

五、宿州市支持工业互联网安全体系建设

宿州市支持工业企业和平台服务商开展工业互联网网络安全分类分级工作,按照不超过项目投资额50%的比例给予一次性奖补,最高20万元。(责任单位: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数据资源局、市财政局)

六、宿州市支持工业互联网RC培养

宿州市加快培育一批“高、精、尖”工业互联网技术RC和科研团队,在市级重点RC项目中加大对工业互联网高层次RC的支持。(责任单位: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教育体育局、市财政局、市税务局,各县区人民政府、市管各园区管委会)

七、宿州市支持工业互联网利用资本市场加快发展

宿州市鼓励工业互联网龙头企业以市场化方式设立工业互联网基金,市级现有股权投资基金通过参股、跟投等方式予以支持。鼓励有条件的县区、园区设立工业互联网基金,重点投向工业互联网示范项目、工业互联网平台、解决方案服务商等,促进资本、技术和项目在我市加快集聚。(责任单位: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财政局、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市工投集团,各县区人民政府、市管各园区管委会)

市经济和信息化局会同市财政局制定具体实施细则。本政策规定的条款与相关政策同类或者重复的,按照本政策实施。本政策自2021年开始执行,由市经济和信息化局负责解释。

 

十六、安庆市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4年)

 

为深入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战略,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发展,助力我市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制造名城,特制订本行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X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加快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以构建网络支撑体系为基础,以打造平台赋能中小企业提质、降本、增效为重点,以拓展融合创新应用为路径,以筑牢网络安全体系为保障,推动构建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RC链、资本链、政策链“多链协同”的产业生态,为我市“进百强、上台阶”提供新动能。

二、发展目标

到2024年,工业互联网新模式、新业态大范围推广,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水平显著提升,对全市工业经济的引擎带动作用凸显。

新型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加快5G网络规模建设和商用推广,建成全面覆盖城市地区和有条件乡镇的“双千兆”,5G基站建设水平位居全省前列。以5G定制网和工业大脑数据中台为技术底座,推动重点规上企业的新一代内网升级和整体上云用数,基本实现企业级数据湖模式对规上企业的技术革新和赋能注智。

平台建设初具规模。到2024年,积极引进外部资源将安庆工业大脑打造成在全省有重要影响力的跨行业跨领域综合性工业互联网平台,鼓励龙头企业牵头行业力量,力争培育2个行业型工业互联网平台,10个具有行业示范效应的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

融合应用不断普及。到2024年,累计建成90个省级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打造10个“5G+工业互联网”典型应用案例,完成桐城绿色包装、潜山制刷等一批块状经济体整体数字化升级,培育一批国家级、省级工业互联网应用示范项目。

RC队伍建设成效明显。到2024年,培育一支不少于80人的本地化(属地化)工业互联网工程师队伍和200人的数字化改造产业工人队伍,建立工业互联网各级RC的实训基地,健全工业互联网RC培养、激励机制。常态化举办工业互联网(数字经济)培训班,面向3000名企业家开展工业互联网素质提升培训。

三、重点任务

(一)网络升级行动

推进工业互联网外网建设。支持基础电信企业加强宽带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动IPv6(互联网协议第6版)网络改造。鼓励建设5G、高精度定位等新一代网络基础设施,推动网络新技术向工业互联网领域落地应用,推进企业内外网络互联互通。加快5G和千兆光网建设,实现5G和千兆光网全面覆盖城市地区和有条件乡镇。

推进企业内网改造升级和“上云用数”。鼓励工业企业与电信企业深度合作,利用5G、TSN(时间敏感网络)、工业PON(无源光网络)等新型网络技术改造建设企业内网,探索在既有网络上升级部署新网络、新系统,支持对工业现场“哑设备”进行网络互联能力改造。优化企业内网络架构,提升内网的低时延、高可靠、确定性能力,推动信息技术网络与生产控制网络融合,建设工业互联网园区网络。持续推进企业上云,推动企业加快工业设备联网上云,引导企业将信息基础架构和业务系统向云端迁移,加快重点规上企业实现企业级数据湖模式建设,逐步实现企业“上云用数”。

(二)基础支撑行动

加大本地化工业互联网RC培育。以筑梦新区5G创新实验室为基础,依托安庆师范大学、安庆甲骨文产教融合基地等优质资源,推进多方联合,建立安庆工业互联网RC培养基地,积极对接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与考试中心,加快培育本地化(属地化)工业互联网规划工程师、解决方案工程师,实施工程师、安全运维工程师、能力评估工程师等专业RC的培育机制。

加快标识解析体系建设及应用推广。围绕化工新材料、纺织服装等主导产业,引导安庆石化、华茂等龙头企业布局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逐步构建面向行业的标识解析二级节点。

推进工业大数据能力建设。推动全市重点规上企业使用安庆工业大脑算力资源,强化工业数据的归集和治理。依托安庆工业大脑平台,优化工业数据集、工业算法、算力的综合布局。建立健全工业大数据共享机制,整合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算力资源,为工业企业提供研发、云资源租赁等服务。建立工业大数据平台,面向政府提供工业经济和产业运行监测指挥等服务,面向行业提供数据管理能力提升、工业资源共享、解决方案推广等服务。

(三)平台赋能行动

推进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依托安庆工业大脑,建成在全省有重要影响力的跨行业跨领域综合性工业互联网平台。鼓励龙头企业牵头行业力量,构建面向行业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建设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推动更多要素和资源在平台充分耦合、互动和对接,实现用户、企业和资源之间零距离接触、无感式服务。

实现区域“块状经济”平台率先突破。面向桐城绿色包装、潜山制刷等产业集群,完成一批块状经济体整体数字化升级,建成区块产业链协作平台,切实解决“块状经济体”中企业市场开拓能力弱、资金紧缺、技术创新能力不足、RC匮乏、信息闭塞等诸多问题,实现块状经济体产业层级的巩固和提升。一方面能够为企业提供在生产经营过程所需要的各类服务,同时稳妥有序实现产业升级,另一方面监管企业经营各类数据,辅助管理者分析决策,切实的反映块状经济体的经济运行态势。

(四)数字化转型行动

实施工业企业数字化改造。推广智能化生产、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服务化延伸、数字化管理等新模式。推动低成本、模块化的智能模组和系统的部署应用,发挥重点企业、龙头企业的综合优势,深入推进“机器换人”。每年滚动实施100项亿元以上技术改造项目,引导推动规上工业企业实施技术改造,促进产品、企业、产业全面升级,打造一批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

培育高质量工业APP。鼓励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开发一批面向生产流程优化、产品质量分析、设备预测性维护、供应链协同等应用场景的工业APP。重点培育若干覆盖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运维服务等核心业务环节,应用范围广、效果优、引领作用明显的工业APP。支持研发设计工具和运营管理软件云化改造,实现工业技术、知识、经验、能力软件化应用和平台化共享,推动工业APP向工业互联网平台汇聚。

加强技术应用攻关。鼓励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生产过程、质量追溯、维护检修等领域的应用。围绕智能制造共性需求和行业堵点开展协同创新,加快技术成果转化,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

(五)融合应用创新行动

打造工业互联网标杆企业。支持工业互联网应用,鼓励我市工业企业、基础电信企业、信息技术企业、互联网企业、高校、工业园区等机构,以主导产业为重点,围绕网络集成创新、平台集成创新、安全集成创新、园区集成创新4大类,培育一批国家级、省级工业互联网应用试点示范项目,总结推广工业互联网应用典型案例。

开展工业互联网新模式推广。智能化制造方面,鼓励企业加大数字技术应用力度,全面提升研发设计、工艺仿真、生产制造、设备管理、产品检测等智能化水平。网络化协同方面,支持企业间利用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设备、技术、数据、模型、知识等资源共享,发展协同设计、众包众创、共享制造、分布式制造等新模式。个性化定制方面,鼓励服装、食品等行业企业基于用户数据分析挖掘个性需求,打造模块化组合、大规模混线生产等柔性生产体系,推广需求驱动、柔性制造、供应链协同等新模式。服务化延伸方面,支持装备制造企业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打造设备预测性维护、装备能效优化、产品衍生服务等模式。数字化管理方面,推动重点行业企业打通内部各管理环节,打造数据驱动、敏捷高效的经营管理体系,推进可视化管理模式普及,开展动态市场响应、资源配置优化、智能战略决策等新模式应用探索。

(六)创新服务生态行动

汇聚工业互联网服务生态。依托“双招双引”增量提质,开展工业互联网精准招商工作,面向全国引进一批业内领先的工业互联网服务商。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分离信息服务机构,成立独立运营的工业互联网企业法人,培育本土工业互联网服务商。支持有条件的县(市、区)、园区打造工业互联网服务商集聚区。建立工业互联网服务资源池,构建工业互联网服务资源目录。加强供需精准对接,鼓励支持资源池内机构为各类型企业提供网络升级改造、平台建设、“上云用平台”、工业APP开发、工业互联网安全防护等专业化服务。

形成一批行业应用解决方案。鼓励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运用自身数字化转型升级过程中总结的工业知识和应用经验,形成工业设备升级、智慧产线改造、工艺流程优化、电商营销服务等行业解决方案。支持企业开展智能控制、智能传感、工业级芯片与网络通信模块的集成创新,培育一批工业互联网解决方案。鼓励工业企业积极参与工业互联网领域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编制,引导行业龙头企业将自主创新技术形成工业互联网细分领域行业标准、团体标准和企业标准。

(七)融通应用行动

加强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鼓励大企业依托工业互联网平台,搭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大中小企业创新协同、产能共享、供应链互通的新型产业创新生态,促进生产制造领域共享经济新模式新业态发展,重构产业组织模式,降低中小企业创新转型成本。鼓励大企业开展面向小微企业的创新创业示范基地建设,引导工业互联网领域平台企业、龙头企业、基础电信企业在基地落户,为小微企业及创业者提供信息技术服务。

加快一二三产业融通发展。依托工业互联网平台,拓展建设产业互联网平台,推动实现农业精准作业、精准管理,提升农产品流通效率和安全保障水平,促进农村消费提质升级。支持有能力的农业装备企业探索装备制造、农业生产、农产品销售全产业链一体化发展模式。引导服务业企业基于产业互联网的先进生产模式、资源组织方式,创新管理和服务能力,实现供应链、营销链等一体化整合,用数据驱动价值链转型升级。

(八)安全保障提升行动

建立安全保障体系。支持企业强化自身防护,鼓励支持企业建设安全态势感知和综合防护系统,提升网络和数据安全技术能力。引进和培育工业互联网安全骨干企业,增强数据安全服务,建立覆盖设备安全、网络安全、平台安全、控制安全和数据安全的工业互联网安全体系。

强化安全服务能力。促进工业防火墙、平台入侵实时监测、网络威胁防护等技术的推广应用,支持安全咨询、运维、技术研发等相关服务企业形成产业规模。引进一批安全可靠、自主可控的软硬件企业在我市落户,建立本地化安全服务体系。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成立以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为组长的推进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专项工作组,工作组办公室设在市经信局,统筹推进全市工业互联网发展有关工作,协调解决重大问题。各县(市、区),安庆经开区、高新区要建立相应工作机制,研究制定工作方案,明确责任分工,强化政策措施,形成工作合力。

(二)强化政策扶持。加大对工业互联网的扶持力度,扩大政策支持覆盖面,形成支持工业互联网发展的良好政策环境。鼓励各县(市、区)和安庆经开区、高新区设立推进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专项政策。

(三)强化RC培育。加强RC队伍建设,建立工业互联网专家库。支持安庆师范大学等本地院校加强工业互联网相关学科专业建设,积极引进一批工业互联网领域的高水平专家和高层次RC。加大工业互联网产业专业技术RC和企业经营管理RC培训力度,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的知识水平和工作能力。

(四)强化合作交流。加强与国内外、省内外工业互联网相关机构在技术、应用、安全等方面开展交流。鼓励企业借鉴国内国际先进经验,突破关键技术,开展产品研发和应用创新。鼓励高校院所、机构组织多种类型的工业互联网论坛和培训会,搭建企业展示与合作交流平台。

 

十七、黄山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以X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支撑制造强市建设为目标,围绕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聚焦高端制造、智能制造、绿色制造、精品制造、服务型制造,着力构建网络、平台、安全三大功能体系,提升我市工业互联网发展水平,形成实体经济与网络相互促进、同步提升的良好格局。

二、发展目标

到2025年,覆盖全市各区县、各行业的工业互联网网络基础设施基本建成。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不断健全并规模化推广,形成1-2个达到省内先进水平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产业体系较为健全,基本建立起较为完备可靠的工业互联网安全保障体系。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大规模推广应用,推动两化融合迈上新台阶。其中,2018-2020年起步阶段,初步建成低时延、高可靠、广覆盖的工业互联网网络基础设施,初步构建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形成1-2个各有侧重、协同集聚发展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初步建立工业互联网安全保障体系。

到2035年,工业互联网全面深度应用并在优势行业形成创新引领能力,安全保障能力全面提升,重点领域达到省内先进。

到本世纪中叶,工业互联网网络基础设施全面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达到先进水平。

三、重点内容

《实施意见》明确了我市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细化了七项重点任务,并提出了相应的保障措施。

(一)《实施意见》细化了我市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七项重点任务,分别是夯实工业网络基础、加快制造业与互联网深度融合、推动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推动企业工业互联网应用普及、加快推进智能制造、推动工业互联网领域交流合作、加强工业互联网安全保障。

(二)《实施意见》提出了保障我市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四项措施,分别是加强组织领导、营造发展环境、加大财税和金融支持力度、强化专业RC支撑。

上述就是2024-2024年安徽省16地市工业互联网奖励补贴政策申报细则内容了,那么安徽省合肥市、芜湖市、六安市、滁州市、池州市、阜阳市、蚌埠市、淮南市、淮北市、马鞍山市、铜陵市、亳州市、宣城市、宿州市、安庆市、黄山市企业如果有工业互联网政策奖补申报需求,不妨联系小编咨询一下。